时间: 2025-04-26 04: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1
王龙图知江陵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捧诏出荆州,天心寄远忧。
行车残残雪,寒色犯轻裘。
祖軷山川阁,歌骊道路愁。
吏迎多越乘,兵卫粲吴钩。
地与蛮溪接,江通汉水流。
风宜橘林赋,俗尚竹枝讴。
樽俎思畴日,烟云感旧游。
终当劳待从,宁久渚宫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忧虑和思念。捧着皇帝的诏书走出荆州,内心充满了远方的忧愁。行车途中,残雪纷飞,寒冷的天气刺穿了轻薄的皮衣。远处的祖軷山川和歌声中的愁绪交织在一起。官吏迎接多是越地的人,士兵们的武器闪烁着吴国的光芒。这里与蛮溪相连,江河通向汉水流淌。风中适合吟唱橘林之歌,民间流行着竹枝的歌谣。酒杯和餐桌上怀念往日的时光,烟云中感慨往昔的游历。最终,我仍然要辛苦等待,宁愿在这渚宫中久留。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北海,宋代诗人。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乡情,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作写于梅尧臣出征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江陵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当时的战乱背景下,士人们常常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感到焦虑。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开头的“捧诏出荆州”直接点明了身份,揭示了他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接着,通过“行车残残雪”及“寒色犯轻裘”的意象,传达出诗人身处困境的孤独与寒冷,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在描写“祖軷山川阁”时,诗人用山川的壮丽与歌声的愁苦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深度。除去自然景色外,诗人还描绘了人事,如“吏迎多越乘”,展现出社会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敏锐观察。结尾处,诗人“终当劳待从”的表述,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过去的追忆,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真挚,展现出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诗中提到的“荆州”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湖南
C. 湖北
D. 四川
“樽俎思畴日”中,“樽俎”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酒杯和餐桌
C. 美食
D. 古代文人
诗中“风宜橘林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故乡的热爱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无奈
对比梅尧臣与李白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为豪放,梅尧臣则细腻含蓄,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