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6:29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褎。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北方人见到鸭脚树,南方人则见到胡桃树。
他们只知道树的内部而不知外观,像是橡栗藏在壳中。
鸭脚树的果实像绿李子,因其叶子高而得名。
我家乡在宣城郡,常以此树为劳作之用。
种树三十年,果实结得像防山猱一样。
剥开果核却没有皮肤,放在宫中省看。
如今在京城我很高兴,举杯酒来压葡萄。
第一次听到皇帝的苑子夸赞,又回到主人的楼台。
成串的果实谁来采摘,玉碗中盛着金鳌。
金鳌是文章的宗师,分赠给我已是荣幸。
难道没有异乡的感受吗?感受到这些微小的物件。
一生在尘土中奔波,鬓发已白霜满头。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尧,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咏物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在京城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
梅尧臣的《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诗中展现了北方人与南方人对植物的不同认知,细腻地描绘了鸭脚树的特征和生长背景。诗人在描述生长过程时,融入了三十年树龄的感慨,体现了时间的积淀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中对“金鳌”的提及,象征着文学和文化的传承,诗人自谦地将自己的成就视为荣幸,表现了对前辈文化的尊重与感激。最后,诗人以“鬓颠得霜毛”结束,表达了他在尘世奔波中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诗的沉重感和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鸭脚”和“胡桃”的不同,表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金鳌”则象征着文化的高尚与传承。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文化传承的敬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