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35
赵秘校见访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蠨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赵秘校见访
这首诗的意思是:
作为一个文学的儒家子弟,儒家本来就应该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即使是蠨蛸这样的小生物也会先感到高兴,我们这些同道之人又何必在渡口迷失呢?在渡口亭上相遇,我并未笑过,也没有皱眉。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懂得这种恬淡宁静的心境,决不是对你这位宾客的怠慢。
“通天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蠨蛸尚先喜”可看作对生命的赞美,强调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感受到快乐,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致力于古诗的创新与发展,倡导清新自然的诗风。
创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儒家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诗人以其文化身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对人生的体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与对生命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蠨蛸”的比喻,揭示了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人提到在津亭相遇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既有哲理,又不失幽趣,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强调心境的宁静和人生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生物”指的是?
A. 螃蟹
B. 蠨蛸
C. 蝴蝶
D. 青蛙
“津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
B. 迷茫的选择
C. 快乐的生活
D. 自然风光
诗人对来访者的态度是?
A. 冷漠
B. 疏远
C. 从容
D. 不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重相比,梅尧臣在这首诗中展现了更加内敛和哲理的一面,强调心境的恬淡与对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