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1:29
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
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
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
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
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春寒侵袭,竹子憔悴,村里老人都说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偶尔雷雨来袭,积水深达一尺,才知道这是南园的众多君子们的功劳。从地里涌出的竹子,长得像人一样高,都有凌云之气。我家老园子种竹子已经厌倦,只是以岁寒的姿态来吸引人。一朝一夕,看到竹叶纷纷落下,嵇康和阮籍在这里相遇却无酒可醉。阴阳轮回有定数,病好了也不等于必死。呼叫小孩去询问邻居的老翁,种竹的心意仍未改变。姚黄和紫芋终究是误人,千叶重台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介绍: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字子瞻,号涧田,兄长苏轼。苏辙以诗文并重,擅长古文,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春寒之际,表达对自然生命力和人类情感的思考。
《林笋复生》通过描绘春寒对竹子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复苏和生命的顽强。诗的开头以“春寒侵竹竹憔悴”引入,描绘了竹子在寒冷中受到侵袭的景象,反映出自然界的无情与脆弱。然而,随后的“偶然雷雨一尺深”则转折出生命的希望,表现了雷雨对竹子的滋润和南园“君子”们的生长。诗中以“从地涌出长如人”描绘竹子的生长,象征着人类在苦难和挑战中奋起的精神。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叹老园的倦怠,但仍然保有对竹子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诗的结尾“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则引人深思,仿佛在说美丽的事物也可能带来误导,提醒人们要理智看待事物的表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长如人”)、拟人(“竹憔悴”)、对仗(“阴阳往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春寒侵竹竹憔悴”表现了什么?
“偶然雷雨一尺深”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姚黄左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