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15
原文展示: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 赵蕃 〔宋代〕
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 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 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 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
白话文翻译:
夏天的高温已经退去,秋天即将到来,月亮明亮地挂在秋天的中间。 蟋蟀的叫声在傍晚时分变得喧闹,而蝉鸣则停止了,不再随风吟唱。 我停留在这南方的事务中,感到迷茫和无助,就像阮籍那样穷困潦倒。 虽然寄信的人没有丰厚的俸禄,但我仍然高兴能看到他精妙的诗作。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赵蕃回应郑季奕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秋天回应郑季奕的诗作。诗中,赵蕃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南方停留时的迷茫和无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友人诗作的赞赏。诗中,“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一句,既表达了夏天过去、秋天到来的自然变化,也隐喻了作者心境的转变。后两句“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则通过阮籍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在南方停留时的迷茫和无助。最后两句“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则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对诗歌艺术的喜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赵蕃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抒发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悟,同时也通过阮籍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无助。最后,作者通过对友人诗作的赞赏,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阮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 B. 唐代诗人 C. 宋代文学家 D. 明代诗人
诗中的“蛩多喧向夕”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A. 蟋蟀的叫声在傍晚时分变得喧闹 B. 蝉鸣停止了,不再随风吟唱 C. 月亮明亮地挂在秋天的中间 D. 夏天的酷热已经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诗中的“留滞周南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友人诗作的赞赏 B. 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无助 C. 对季节变化的感悟 D. 对诗歌艺术的喜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