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朝中措》

时间: 2025-04-26 00:17:29

诗句

金沙架上日璁珑。

浓绿衬轻红。

花下两行红袖,直疑春在壶中。

如今尚觉,惜花爱酒,依旧情浓。

无限少年心绪,从教醉倒东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7:29

原文展示:

朝中措
曾觌

金沙架上日璁珑。
浓绿衬轻红。
花下两行红袖,
直疑春在壶中。
如今尚觉,
惜花爱酒,
依旧情浓。
无限少年心绪,
从教醉倒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金色的阳光洒在架子上,映照得晶莹剔透。浓绿的树叶衬托着娇嫩的红花。花下两行女子的红袖,让人不禁怀疑春天仿佛藏在酒壶中。如今仍然觉得,喜爱花朵,沉醉于美酒,情感依旧浓烈。无尽的年轻心绪,让人陶醉于东风的吹拂中。

注释:

  • 璁珑: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
  • 浓绿衬轻红:表示浓绿的树叶衬托着轻柔的红花,形成鲜明对比。
  • 红袖:指女性的衣袖,象征着青春美丽。
  • 壶中:比喻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 惜花爱酒:指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渊,号山溪,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雅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为题材,受到许多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作者在温暖的阳光下,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以及青春的激情,表达了对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作者内心的愉悦。开篇“金沙架上日璁珑”,用金色阳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春日场景。接下来的“浓绿衬轻红”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花朵的娇美与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花下两行红袖”描绘了花下的女子,红袖轻扬,青春洋溢。诗人巧妙地将春天与酒壶相提并论,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一句“从教醉倒东风”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青春的无尽和对美好生活的沉醉。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人情的流露,形成了和谐而丰富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金沙架上日璁珑:日光照耀下的金色架子,光辉四射。
    2. 浓绿衬轻红:浓绿的树叶映衬着轻柔的红花。
    3. 花下两行红袖:花下的女子,红袖飘扬。
    4. 直疑春在壶中:春天的气息似乎藏在酒壶里。
    5. 如今尚觉:即使到现在仍然感受到。
    6. 惜花爱酒:对花和酒的珍惜与热爱。
    7. 依旧情浓:情感依然浓烈。
    8. 无限少年心绪:年轻人的无尽心情。
    9. 从教醉倒东风:在东风中沉醉。
  • 修辞手法:
    本诗中使用了比喻(将春天比作藏在壶中)、对比(浓绿与轻红的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鲜活生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核心思想是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展现出青春的激情与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金沙:象征光辉与温暖,代表春天的到来。
  • 浓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红袖:象征着年轻美丽的女子,代表青春的魅力。
  • 壶中春: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隐喻着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沙架上日璁珑”中的“璁珑”指的是什么? A. 光辉灿烂
    B. 颜色鲜艳
    C. 形状奇特

  2. 本诗中提到的“红袖”指的是: A. 男子服装
    B. 女子衣袖
    C. 杂花

  3. 诗中“东风”主要象征: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秦观的《鹊桥仙》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曾觌的《朝中措》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春天主题的作品,但曾觌的词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文学期刊与研究专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禽言四首 禽言 迁椒 彭蠡阻风 陪外舅谨斋洎雅山准轩三吴先生游西园摘新茶 南北舟 梦真三首 梦真三首 孟使君饯行即席以几时杯重把分韵得几字 六月郡庠尊经阁前种竹三得雨书喜示同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地契 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龙戏珠 捉班做势 力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惜阴 鸟音 矢字旁的字 迦拘勒 士字旁的字 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然 忧国忧民 经史百子 反文旁的字 玉液金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