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23:33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
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书与我为曲蘖,
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
脱冠还作扶犁叟。不如蜜酒无燠寒,
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
爱此三篇如酒美。封胡羯末已可怜,
不知更有王郎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些简单而美味的食物,如青苔干、炙青蒲、蒸鹅鸭等,生活中虽贫乏,却能用简单的食材制作出美味。即使在贫困的家庭中,仍有许多巧妙的方式来创造美好,正如古人所说的,穷人往往能创造出许多聪明的办法。诗书对我来说如同根基,经过多年酝酿,我也算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单凭质量和文采,终究难以长久;我宁愿放下帽子,回到田间耕作。比起那些高档的饮品,我更喜欢简单的蜜酒,冬天不需要加糖,夏天不需要酸味。我写诗的机会很少,唯有这三首诗如同美酒,让我倍感珍惜。虽然对胡羯的封印感到惋惜,但我不知道还有王郎子。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词句,擅长将生活的平常与自然的美融入作品中。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回应友人王郎和二犹子所作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贫困生活的理解。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尽管身处贫困,他却能够从日常的简单食物中找到快乐与满足。诗中提到的“脯青苔”、“炙青蒲”等食材,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苏轼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脱冠还作扶犁叟”一句中,他更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更是将自己的诗作与蜜酒相提并论,强调了诗的美味与生活的联系,表达了对创作的珍惜。最后,提到的“封胡羯末已可怜”,则显示出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索。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内容上丰富,展现了苏轼的才华与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述简单的生活和食物,表达了苏轼对贫困生活的理解与珍惜,强调了真实与简单的生活态度,同时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脯青苔”是什么?
苏轼在诗中更喜欢哪种饮品?
“脱冠还作扶犁叟”这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