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散郎亭》

时间: 2025-04-26 23:12:54

诗句

法花下有散郎亭,老树荒崖如有情。

欢戚已随时事去,壁间只有古人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2:54

散郎亭

作者:苏轼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法花下有散郎亭,老树荒崖如有情。
欢戚已随时事去,壁间只有古人名。

白话文翻译:

在法花树下有座散郎亭,老树在荒崖上仿佛有情意。
欢愉与忧愁都随着时事而去,墙壁上只剩下古人的名字。

注释:

  • 法花:指的是“法华”树,或特指某种植物,具有象征意义。
  • 散郎亭:亭子名,可能暗示某种闲适生活。
  • 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延续。
  • 欢戚:欢喜与悲伤。
  • 古人名:指古代名人的名字,体现历史的沉淀。

典故解析:

“散郎亭”可能与古代隐士或游子的生活态度相联系,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北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其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这段经历使他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生。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诗歌鉴赏:

《散郎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索。首句写景,法花树下的亭子给人一种闲适而又清幽的感觉,老树与荒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情感。第二句则将欢愉与忧伤的情绪与时事相联系,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变迁,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最后以“古人名”收尾,既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又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渺小。整首诗中,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使读者体悟到那种哀伤而又美好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法花下有散郎亭:描绘出亭子的宁静与隐逸,营造出一种安逸的气氛。
    2. 老树荒崖如有情:老树在荒崖上,表现了岁月的沧桑,树木仿佛也有情感,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力量。
    3. 欢戚已随时事去:欢喜和悲伤都随着时光流逝,人生的无常感愈加明显。
    4. 壁间只有古人名:墙壁上仅留古人的名字,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人类的遗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树比喻为有情之物,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物体以情感,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特有的哲理思辨。

意象分析:

  • 法花: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 散郎亭:代表闲适的生活态度。
  • 老树:象征岁月的积淀与生命的坚韧。
  • 古人名:反映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法花下有散郎亭”中“法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景观
    • C. 一种情感
  2. “欢戚已随时事去”中“欢戚”是指什么?

    • A. 快乐与悲伤
    • B. 春夏秋冬
    • C. 古代名人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散郎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索,但苏轼更偏向于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悟,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人日塞外马上口占 塞外 集句和太白水西韵 沅江李氏书堂 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 翠竹亭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 其七 齐云亭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悼亡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雪茧 丿字旁的字 观机而动 愧悔无地 水字旁的字 小衙内 屮字旁的字 包含椀的词语有哪些 虎贲 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擗踊号呼 穿房入户 鹿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处士横议 异涂同归 漫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