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09:50
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在高处安眠就能得到玄妙的道理,像那鹊尾金炉一样,燃烧整整一生。
尘世之外的乡人都愿意做个小官,山中地主便是茅君。
想要收集灵芝和菌类,只怕遇上大雪,想要晒干书本却无奈天上多云。
如果华阳山的隐士终究不再醒来,汉朝的封禅典礼又用谁来写文辞呢?
皮日休(约837年-883年),字仲容,号青松,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诗句富有哲理,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皮日休在唐代的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歌具有个人化的色彩,情感深厚。
本诗创作于皮日休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仕途的反思。诗中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批判。前两句描绘了高眠的境界,暗示了对道理的追求与珍惜生命的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乡人和地主的描绘,反映出社会的现状,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奈与现实的困境。后两句更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在最后抛出一个问题,若华阳山的隐士沉睡不醒,谁来为汉朝的盛典写文,体现出对时代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态。
诗中提到的“鹊尾金炉”象征什么?
A. 珍贵的器物
B. 普通的生活
C. 官职的追求
诗人对“华阳”的态度是?
A. 向往的生活
B. 无所谓
C. 反感
诗中提到的“尘外乡人”愿意做什么?
A. 读书
B. 做小官
C. 隐居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皮日休的《寄润卿博士》更显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王维的诗歌更注重描绘自然之美,而皮日休则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