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04
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
作者:曾觌
桃李飘零春已深。
可怜轻负惜花心。
尊前赖有红千叠,
窗外休惊绿满林。
灯灼灼,醉沈沈。
笙歌丛里酒频斟。
留欢且莫匆匆去,
怅望春归何处寻。
春天已经深了,桃李花瓣纷纷飘落,让人感到可惜,轻易地辜负了对花的爱惜。酒杯前,红酒如千叠花瓣般美丽;窗外,别惊动那满林的绿意。烛火明亮,醉意朦胧,笙歌声中酒不断地斟满。留住这欢愉,切莫匆匆离去,惆怅地望着春天的归去,又该去何处寻找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明,号复斋,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丽见长,常以风景、饮酒、友情为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一次宴会上,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在春天的宴席上,伴随着酒歌,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即将逝去的惆怅。
《鹧鸪天》是一首典型的词作,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沉醉。在明亮的烛光和欢快的酒歌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的生动画面。诗的开头通过“桃李飘零春已深”,引出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春花的怜惜之情。紧接着的“可怜轻负惜花心”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通过“尊前”和“窗外”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眼前欢乐的追求,以及对窗外春色的眷恋,营造了一个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两句“留欢且莫匆匆去,怅望春归何处寻”,更是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奈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对饮酒作乐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流逝时光的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诗中“尊前赖有红千叠”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红酒
C. 红色的灯
D. 红色的衣服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与满足
B. 忧伤与惆怅
C. 怒气与不满
D. 平静与无聊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