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17
原文展示: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 其二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白话文翻译: 风声在一夜间从林梢吹下,突然间带来了十月的霜寒。 三伏天的炎热难以忍受,北风的凛冽又有什么难的。 人们的情感常常需要慢慢培养,天命却是自古以来不可改变的。 幸好有布裘和毡鞋,雪深时高卧在家更加安闲。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张耒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创作于九月末,诗人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寒意,因此安置火炉取暖,并由此感慨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夏日的炎热和秋风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诗中“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一句,既是对人情世故的感慨,也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诗人以“幸有布裘毡履在”来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反思了人生的态度和情感的培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安于现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伏”指的是什么时期?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人如何描述秋风的寒冷? A. 温和 B. 凛冽 C. 温暖 D. 凉爽
诗中的“天令”指的是什么? A. 人的命令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则 D. 神的旨意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