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乘槎亭》

时间: 2025-07-12 08:06:39

诗句

海天秋雾暗乘槎,风响空山浪卷沙。

杳杳橹声何处客,一帆冲雨暗天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06:39

原文展示:

登乘槎亭 张耒 〔宋代〕 海天秋雾暗乘槎,风响空山浪卷沙。杳杳橹声何处客,一帆冲雨暗天涯。

白话文翻译:

海天之间,秋雾弥漫,乘槎之行显得暗淡无光。空山中风声呼啸,浪涛卷起沙尘。远处传来模糊的橹声,不知是哪位旅人,一叶孤帆在雨中冲向遥远的天涯。

注释:

  • 乘槎:指乘船。槎,木筏,这里指船。
  • 杳杳:形容声音遥远而模糊。
  • 橹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 一帆:指一只船。
  • 冲雨:冒雨前行。

典故解析:

  • 乘槎:源自《博物志》,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乘槎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这里比喻乘船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亦体现了其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乘船远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海天、风声、浪沙等意象,表达了旅途的孤寂与遥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的海天为背景,通过“秋雾”、“风响”、“浪卷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辽阔的氛围。诗中的“杳杳橹声”与“一帆冲雨”相映成趣,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又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感慨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海天秋雾暗乘槎”,以“秋雾”点明时节,用“暗”字形容乘船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次句“风响空山浪卷沙”,通过“风响”和“浪卷沙”的描绘,增强了自然界的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风浪之中。
  • 第三句“杳杳橹声何处客”,用“杳杳”形容橹声的遥远,引发读者对旅人的好奇与遐想。
  • 末句“一帆冲雨暗天涯”,以“一帆”象征孤独的旅人,“冲雨”表现了旅途的艰辛,“暗天涯”则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未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帆冲雨”比喻旅人孤独而坚定的前行。
  • 拟人:如“风响空山”赋予风以声音,增强了自然界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海天的景象,表达了旅人在旅途中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雾:象征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遥远而不可及的氛围。
  • 风响:增强自然界的动态感,使读者感受到风的力量。
  • 浪卷沙:描绘海浪的汹涌,象征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 橹声:引发读者对旅人的好奇,象征旅途的孤独与遥远。
  • 一帆:象征旅人的孤独与坚定,冲雨则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乘槎”指的是什么? A. 乘船 B. 乘马 C. 乘轿
  2. “杳杳橹声”形容的是什么? A. 声音清晰 B. 声音遥远而模糊 C. 声音响亮
  3. 诗中的“一帆冲雨”象征什么? A. 旅人的孤独 B. 旅人的坚定 C. 旅人的艰辛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对远方的向往。
  • 王维《送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登乘槎亭》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但张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苏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菩萨蛮·秋风扫尽闲花草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宿水口 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菩萨蛮·黄鹤楼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菩萨蛮·芭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翳蔚 咫尺天颜 针芥之契 妙笔 羊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包含衾的词语有哪些 九五之位 参天贰地 盈车嘉穗 妆鰕 献勤 先字旁的字 包含较的成语 遁俗无闷 王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