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03
《送康秀才》
贾岛 〔唐代〕
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
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
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
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
全诗翻译:
我们都在这落第的年头相识,正值落花纷飞之时。
酒杯中倒出两三盏酒,吟诵着十数首诗篇。
在行走的岔路上遇到雨水,马嘶声中渡过河船。
在高堂下树影摇曳,回来的时候应该能听到蝉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与唐代科举制度下的落第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唐代诗人,以其严谨的诗风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他与李贺、王之涣等并称,代表了唐代中期的诗歌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贾岛与康秀才相识之际,二人同为落第生,因而在落花时节,借酒吟诗来抒发对落第的惋惜和对友情的珍视。此时正值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落第的士人常怀有失意之感。
《送康秀才》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落花、酒、诗、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落第生涯的感慨。开篇的“俱为落第年”点明了背景,暗含了对科举制度的无奈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落花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苦涩,然而酒与诗的吟诵则代表了对生活的淡然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行岐逢塞雨,表现了旅途中的不顺与困难,然而这种困境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沮丧,反而增添了一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既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画面感,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
诗人与友人康秀才同为落第生,二人相遇于春日落花之际,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
他们在一起饮酒,吟诗,表现出一种虽落第却不失风雅的生活态度,酒和诗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
旅途遇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但“嘶马”和“津船”则增添了动态感,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勇敢。
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高堂下树影摇曳的景象,想象回归时应能听见蝉鸣,象征着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和重归故里的愿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情为核心,表现了落第生的无奈与坚持,揭示了在困境中仍然可以找到生活的美好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贾岛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落花”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人生的无常
C. 友谊的长久
D. 诗歌的魅力
“行岐逢塞雨”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美丽的春天
B. 旅途中的困境
C. 快乐的聚会
D. 读书的时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康秀才》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为送别诗,二者都表达了对人生苦涩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但贾岛更注重于友情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体现出对家国情怀的深沉关切。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