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8:04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
作者:王安石
两岸青山刻峭成,一溪回曲篆纹平。
绿阴隐隐无重数,欲去黄鹂又一声。
这首诗描绘了宝岩寺附近的美丽景色:两岸的青山高耸入云,像是经过精雕细刻;一条溪水蜿蜒流淌,水面平静如纹。树荫下,绿意盎然,似乎无数的绿叶交织在一起;就在我想离开这里时,耳边又传来黄鹂的鸣叫声。
此诗并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描写的自然景色和鸟鸣声常常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同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从政生涯的高峰期,虽然政务繁忙,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宝岩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王安石在此写下了对山水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的《题宝岩寺寒碧亭》以其清丽的意象与优美的韵律,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青山的峭拔与溪水的蜿蜒,营造出一种高远、开阔的自然景观。在这里,青山和溪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绿阴隐隐”和“欲去黄鹂又一声”进一步深化了整个画面的情感。绿阴的隐约,象征着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眷恋,而黄鹂的鸣叫更是让诗人不忍离去,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刻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欲去黄鹂又一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