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7:37
戏长安岭石
王安石 〔宋代〕
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
横身势欲填沧海,肯为行人惜马蹄。
这块石头倚靠在悬崖上,攀登起来并不容易,然而它却不知不觉地与云朵相映成趣。它横卧在地,似乎要填满大海,难道还会因行人匆忙而心生怜惜,留恋马蹄的印迹吗?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意象与古人的哲理思考相契合,如“石”象征不屈之志,“海”则代表广阔的事业与追求。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经济改革,代表了北宋的政治力量。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
《戏长安岭石》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类追求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理解。
王安石的《戏长安岭石》通过对一块石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和深层次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将石头与悬崖结合,突出了大自然的险峻与石头的坚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石头虽坚固,却无心与云相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奈。
后两句则用“横身势欲填沧海”来形象化石头的巨大与坚毅,似乎在表达一种无畏的精神,然而“肯为行人惜马蹄”则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冷漠与超脱。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揭示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附巘凭崖岂易跻
这句指出石头依附在悬崖上,攀登并不容易,暗示了险峻的环境与艰难的攀登过程。
无心应合与云齐
这里强调了石头的无意识状态,尽管与云相映成趣,却没有主动的想法,反映了自然的随意与人类的渺小。
横身势欲填沧海
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庞大,似乎能够填满大海,这种夸张手法加深了石头的伟岸形象。
肯为行人惜马蹄
最后诗人质疑石头是否会为了过路的行人而留恋马蹄的痕迹,这句话深刻地反映出一种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整首诗歌以石头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人类渺小与自然伟大的深刻反思。
诗中“岂易跻”是指什么?
A. 容易攀登
B. 不容易攀登
C. 攀登的过程
D. 攀登的意义
诗中提到的意象“石头”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坚韧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的渺小
D. 追求的目标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激昂
B. 愤怒
C. 反思与感慨
D. 喜悦
答案:
与王安石的《戏长安岭石》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悲壮与历史的厚重,而王安石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淡然与超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