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0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07:15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
此谷乃清浅,松江能覆舟。
虫鱼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浩浩无春愁。
这条大江并不是由一个源头汇集而成,源头其实来自许多不同的水流。这条山谷虽然清澈浅薄,但松江的水位却足以翻覆小舟。虫鱼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呢?它们在水面与水底之间沉浮自如。徒然感叹北方的水满盈,江水浩浩荡荡,春天却没有一丝愁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诗、文、词、赋均有卓越成就而著称,尤其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政策方面有深远影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华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王安石在诗中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反映出对生命流动和变化的深刻理解。
王安石的《华亭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社会理想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巨川非一源”的比喻,暗示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个人和社会都是由不同的因素和经历交织而成。接着“此谷乃清浅”,以清澈的水流象征心灵的纯净和简单,而“松江能覆舟”则暗示外在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内心的安宁。
“虫鱼何所知”一方面表现出对自然生灵的无辜与无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徒嗟大盈北,浩浩无春愁”则是对人世间充满感慨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哲思,强调了即使在浩荡的江水中,依然缺乏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融入了哲学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态度,表达对人生复杂性、无奈与哲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流动和变化的理解,指向社会与个体的关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虫鱼”象征着什么?
A. 知识
B. 无知与无奈
C. 希望
填空题:诗中“巨川非一源”强调了_____的复杂性。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
(对/错)
王安石与苏轼的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苏轼则更强调个体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在表现手法上,王安石的用词清晰简练,苏轼则运用更丰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