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3:48
吴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
匹马掠广场,万兵助遮罗。
时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
猛兽亦已尽,牛羊在田坡。
吴王喜欢打猎老虎,但并不亲自操戈。
他骑马在广场上飞驰,成千上万的士兵协助他围捕猎物。
如今的局势已不如往日,那里的桑树和麻田长势良好。
凶猛的野兽也已经消失,田间多的是牛羊。
吴王猎场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王侯贵族的狩猎文化,猎场常常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吴王的猎场不仅是打猎的场所,也是展示王权和军事力量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诗中提到的“时平事非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和平的来临。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朴实,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安定和丰饶生活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王安石的《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通过描绘吴王的猎场,反映了一种由盛转衰的历史感。诗的开头提到吴王的打猎活动,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场景:王者骑马驰骋于猎场,士兵们围绕着他,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和军事的力量。然而,紧接着诗人转而描述此地如今的景象,桑麻丰盛,牛羊成群,显示出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中对比了昔日的狩猎与当今的和平,展示了历史的变迁。王安石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过往辉煌的回忆与思考。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却能深刻感人,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发展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发展与人们安居乐业的向往。
诗词测试:
吴王喜欢打猎什么动物?
A. 狐狸
B. 老虎
C. 鹿
D. 熊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农作物
C. 士兵
D. 野兽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生活的安宁
C. 人生的无常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