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02
醉落魄 / 一斛珠 春云
作者:李石 〔宋代〕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
著人意态如飞絮。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
朝期暮约浑无据。同心结尽千千缕。
今宵魂梦知何处。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在天色渐暗、日落西山时,清悠的音乐使行人驻足停留。
人的情态如那飞舞的絮儿,刚刚停泊的春衫,却又被风轻轻吹走。
早晨的约定和傍晚的约会完全没有根据。
心心相印的情感,如今已经结下千千缕的思绪。
今夜的梦魂,不知要漂泊到何方。
翠绿的竹子和芭蕉,黄昏时又下起了细雨。
李石,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于世,风格清丽,情感细腻。李石的词作常常描写自然风光与人间情感,善于用意象表达内心的情绪。
《醉落魄》是李石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词反映了他对人世无常、情感变迁的感慨,可能是在某个黄昏时分,经历了一段情感的波折,因而产生了这种感慨。
这首《醉落魄》以黄昏时分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行人在乐声中驻足的情景,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开篇的“天低日暮”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清商一曲行人住”,将音乐与情感结合,暗示着音乐唤起了行人内心的情感共鸣。
诗中“著人意态如飞絮”,形象地描绘出人的情态轻盈、飘渺,仿佛是在表达爱的无常和脆弱。而“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则用春衫这一意象,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随着风的吹拂而无情消散,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易逝。
“朝期暮约浑无据”更是加强了这种情感的无奈和迷茫,早晚的约定在现实中却显得苍白无力,令人感到失落与惆怅。最后的“今宵魂梦知何处”透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似乎在诉说着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
整首词以“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收尾,雨水的细腻与竹子的翠绿相结合,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喻着内心情感的湿润与苦涩,给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回味。
天低日暮。
描绘了黄昏时分,天空低沉,给人一种即将入夜的感觉。
清商一曲行人住。
音乐的响起使行人停下了脚步,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结。
著人意态如飞絮。
人的情态轻柔而飘散,暗示着情感的脆弱。
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
刚刚停泊的春衫象征美好情感,却被无情之风吹散,表达了爱情的短暂与无常。
朝期暮约浑无据。
早晨的约定和傍晚的约会显得毫无根据,反映了人间情感的无常。
同心结尽千千缕。
表达了心心相印的情感虽深,却已结成千千缕的思绪,难以解脱。
今宵魂梦知何处。
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今夜的梦境不知要漂泊到何方。
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以自然景象结束,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惆怅。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情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是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揭示了人们在追寻爱情与生活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的迷茫与孤独。
诗中提到的“清商”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音乐
C. 一种舞蹈
“朝期暮约浑无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诗中的“翠竹芭蕉”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生命与自然
C. 战争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丰富了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