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李石桐山人夜坐闻远水声》

时间: 2025-04-24 10:09:01

诗句

何处发空响,迢迢远水声。

窗虚来断续,风定去分明。

过石藓花冷,到溪鸥梦清。

夜阑浑不寐,倾听道心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9:01

原文展示:

何处发空响,迢迢远水声。
窗虚来断续,风定去分明。
过石藓花冷,到溪鸥梦清。
夜阑浑不寐,倾听道心生。

白话文翻译:

这声音从何处传来,远处水流的声响迢迢不绝。
窗外的声音时断时续,风静时则清晰可闻。
经过石缝、苔藓的地方,花朵显得寒冷,溪边的鸥鸟则在梦中安宁。
夜深人静,我无法入睡,倾听中让我心中有所领悟。

注释:

  • 何处:哪里。
  • :发出,传出。
  • 空响:空荡荡的声音,指远处水声。
  • 迢迢:形容声音传播得远。
  • 窗虚:窗户虚掩。
  • 断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 风定:风静止。
  • 过石藓:经过有石头和苔藓的地方。
  • 花冷:花朵显得寒冷。
  • 溪鸥:水边的鸥鸟。
  • 梦清:梦境清幽安宁。
  • 夜阑:夜深。
  • 浑不寐:完全无法入睡。
  • 倾听道心生:倾听之中,生出一番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逸,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风格和清新的自然描写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间,作者在山中静坐,听到远处水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通过对远水声的描写,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开篇“何处发空响,迢迢远水声”,以疑问句引入,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水声的迢迢不绝,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深邃的哲理。接下来的“窗虚来断续,风定去分明”,则通过窗外的声音变化,反映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绪的波动。

“过石藓花冷,到溪鸥梦清”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清幽,石缝中的苔藓与溪边的鸥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生命在静谧中的生机。最后两句“夜阑浑不寐,倾听道心生”则是全诗的升华,夜深人静,诗人无法入睡,却在倾听中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发空响:提问,声音从哪里传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2. 迢迢远水声:水声遥远而绵长,增强了声音的空灵感。
  3. 窗虚来断续:窗外声音时隐时现,隐喻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4. 风定去分明:风静时声音清晰可辨,暗示内心的明朗。
  5. 过石藓花冷:经过石头与苔藓,强调自然的冷峻与芬芳。
  6. 到溪鸥梦清:溪边鸥鸟安静入梦,展现静谧的夜晚。
  7. 夜阑浑不寐:夜深人静,表达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思索。
  8. 倾听道心生:倾听中领悟,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声比喻内心的思绪。
  • 拟人:溪鸥“梦清”,赋予生命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反映了人在静谧夜晚对内心深处的探索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声: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哲理的思考。
  2. :代表外界与内心的联系。
  3. 石藓:象征自然的冷峻与生命的坚韧。
  4. 溪鸥:象征自然中的宁静与安详。
  5. :代表静谧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水声”主要代表什么?

    • A. 自然的声音
    • B. 人生的思考
    • C. 诗人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2. “夜阑浑不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安静
    • B. 烦闷
    • C. 欢乐
    • D. 思念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烦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此诗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索,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次韵李石桐山人夜坐闻远水声》则更注重内心对自然的反思与哲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金逸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泰山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福州开元寺塔 玉泉寺 桐柏观 董岭水 寄处士方干 哭陈庾 边思 赠无了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骨冰肌 滔天大祸 核计 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闲阔 青蝇点素 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宸怀 屮字旁的字 赏善罚恶 温室效应 穴宝盖的字 爱屋及乌 包含桥的成语 尺璧非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