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6:59
云外匡君宅,山中梁父吟。
娱亲得高寄,报国矢初心。
厝火颠危局,虚车著作林。
此邦关学盛,谁与振元音。
在云端的匡君家中,山中传来梁父的吟唱。
为父母的安乐而寄托高远的理想,
报效国家的决心依然坚定如初。
火灾之中面临危局,空车在书林中驰骋。
这个国家重视学问,谁能一起振兴文化的声音呢?
吴庆坻,清代诗人,其诗风常表现出一种对社会和家国的关怀,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文,情感真挚。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以个人理想寄托于家庭与国家,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和琴志》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理想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国家的双重关怀。开篇以“云外匡君宅”引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结合,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中间提到“娱亲得高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的眷恋与期望,而“报国矢初心”则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体现出士人应有的责任感。
后两句“厝火颠危局,虚车著作林”则描绘出一种紧迫而危机四伏的局面,似乎在警示人们要重视学问,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最后一句“此邦关学盛,谁与振元音”发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呼唤社会对学问的重视与集体的努力,具有强烈的号召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家庭和国家的多重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士人对家庭与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倡导社会重视学问与道德,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
诗中提到的匡君是指谁?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
“虚车”在诗中比喻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吴庆坻更倾向于内心的责任与理想,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放浪形骸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