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张将军征西(一作西征)》

时间: 2025-05-04 06:03:12

诗句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

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

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3:12

原文展示

送张将军征西(一作西征)
作者:钱起 〔唐代〕

长安少年唯好武,
金殿承恩争破虏。
沙场烽火隔天山,
铁骑征西几岁还。
战处黑云霾瀚海,
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
金方路极行人远。
计日霜戈尽敌归,
回首戎城空落晖。
始笑子卿心计失,
徒看海上节旄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长安的年轻人只喜爱武艺,金殿中得到恩宠的将领们争相出征破敌。沙场的烽火隔着天山,铁骑征西已经多少年未归?战斗中黑云弥漫,海洋愁苦,而明月却照耀着阳关。玉笛声悲凉,离别的酒在晚间酌饮,通往金方的道路上行人远去。算计着日子,剑戈终将归来,回首戎城却是空荡荡的落日余晖。开始嘲笑你心中的计谋失误,只看到海上的旌旗稀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权力。
  • 承恩:接受皇帝的恩宠。
  • 烽火:指战争的信号,象征战斗。
  • 铁骑:骑兵,象征勇猛的将士。
  • 阳关:指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象征离别。
  • 玉笛:乐器,象征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 金殿承恩:指官员因功劳受到皇帝的恩宠,常见于古代文人对将领的赞美。
  • 阳关:古代著名的离别地点,常用以表示士兵出征时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850年,卒于约900年。他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广大将士奔赴战场,表达了对将军的送别和对战争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张将军征西》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刻画了战争背景下的离别情感。诗的开头用“长安少年唯好武”引入,描绘了长安城内年轻人的豪情壮志,显示出对武力的崇尚。接着,诗人通过“金殿承恩争破虏”表达了统治者对于将领的重视,暗示出这种武力的必要性。

“沙场烽火隔天山,铁骑征西几岁还”,这两句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战场的遥远与时间的流逝,抒发了对将士征战的无奈与担忧。黑云、浪海及明月之间形成的意象,交织出一种忧愁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战斗带来的痛苦与离愁。尤其是“玉笛声悲离酌晚”,更是将离别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几句“计日霜戈尽敌归,回首戎城空落晖”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怀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将军的送别,更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伤痛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沉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安少年唯好武:长安城的年轻人都热爱武艺,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
  2. 金殿承恩争破虏:指将领们因战功获得皇帝的恩宠,显示出士兵们的荣耀与责任。
  3. 沙场烽火隔天山:战争的烽火与遥远的天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遥远。
  4. 铁骑征西几岁还:质疑将士们何时能够归来,表现出对战争的无奈与焦虑。
  5. 战处黑云霾瀚海:描绘战场的阴暗与悲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6. 愁中明月度阳关:在愁苦中,明月照耀着离别的阳关,象征着离愁别绪。
  7. 玉笛声悲离酌晚:离别的音乐与酒,增添了伤感的氛围。
  8. 金方路极行人远:通往金方的路上行人稀少,暗示征战的孤独与离别的痛苦。
  9. 计日霜戈尽敌归:期待战争结束,归来的日子近在咫尺,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10. 回首戎城空落晖:回望戎城,只有落日的余晖,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孤独。
  11. 始笑子卿心计失:开始嘲笑朋友的失误,表现出对局势的无奈与嘲讽。
  12. 徒看海上节旄稀:看到海上旌旗稀少,象征着战争的不可预测与缺乏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战处黑云霾瀚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气势。
  • 比喻:将战争比作黑云,表现出战争的压迫感。
  • 拟人:如“明月度阳关”,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对将军的送别、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忧愁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希望。
  • 沙场:象征战争与牺牲。
  • 黑云:象征战争带来的压迫与痛苦。
  • 明月:象征思念与离愁。
  • 金方路:象征征途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长安少年喜欢什么?

    • A. 文学
    • B. 音乐
    • C. 武艺
    • D. 绘画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阳关”主要象征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友人的离别。(对/错)

答案

  1. C
  2.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山河和个人感慨。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的作品,主题相似,均描写了边塞将士的豪情与离愁。两者都表现了对战斗的期待与对离别的忧伤,但《送张将军征西》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对唐诗进行精选与注解,适合了解唐诗的入门书籍。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赏析,对理解古诗有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巴童答 钓鱼诗 夜饮朝眠曲 贾公闾贵婿曲 苦篁调啸引 瑶华乐 沙路曲 梁台古愁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畎亩 鲜眉亮眼 声出金石 黑状 挖墙角 包含萎的词语有哪些 大千世界 殳字旁的字 包含晨的词语有哪些 浮荣 衣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尪弊 攴字旁的字 恶虎不食子 四海九州 包含孙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