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24:38
未道鸣条作网罗,近来毫邑转偏颇。嗣君可到先王墓,为问南巢事若何。
不曾听说鸣条(鸟类)会成网罗,最近的毫邑(地方)却逐渐偏颇。嗣君(继任的君主)可前往先王的墓地,去询问南巢的事情如何。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理性、哲理见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新君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思考。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政治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未道鸣条作网罗”暗示了在追求自由与忠诚的理想中,可能会出现束缚与限制的现象,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接下来的“近来毫邑转偏颇”则揭示了地方治理的偏差,暗示了政治腐败与失误,令人思考领导者的责任。最后一句“嗣君可到先王墓,为问南巢事若何”则传达了对新君的期望,希望他能汲取历史教训,重视先王的遗志。整首诗在言辞中透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盼。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政治的反思与对先王遗志的重视,表现出对新君的期望与对未来的忧虑。
“鸣条”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政治
D. 战争
“嗣君可到先王墓”的意思是:
A. 让新君去游玩
B. 让新君去学习历史
C. 让新君去追求权力
D. 让新君去祭奠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