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3: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34:01
义士忠臣不二君,
漆身吞炭欲成仁。
若谋委质求亲幸,
又抱奸心贼大伦。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忠臣义士的立场,他愿意为君主殚精竭虑,甚至以身殉职。然而,若是为了谋求个人的亲近和利益,而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那便是背叛忠义的行为。
诗中提到的“义士”和“忠臣”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角色。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如屈原、豫让等,因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而被后世传颂。豫让是春秋时期的忠臣,为了报仇而宁死不屈,象征着忠贞不屈的精神。
作者介绍:陈普,字承豫,号子之,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与咏史。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对忠臣义士精神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的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对那些背叛忠义、追求私利之人进行了批判。
这首诗从字面上表达了忠臣对君主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但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忠诚可能会受到考验。诗中通过“漆身吞炭”这一形象,传达了忠臣为成全仁义所做的极大牺牲,表现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与此同时,诗的后半部分则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强调背叛忠义的后果,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在用词上极具力量感,尤其是“义士”“忠臣”等词,直接点明主题;而“漆身吞炭”则通过形象化的表达,使得忠诚和牺牲的主题更加生动。整首诗情绪真挚,寓意深远,既有对忠臣的赞美,也有对邪恶的警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忠诚与背叛为主题,强调了忠臣的价值观和对背叛的否定,体现了道德的崇高与人性的复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义士”是指什么?
“漆身吞炭”比喻了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这首诗与屈原的《离骚》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忠诚与牺牲主题上的不同表达。陈普的诗更注重警示与批判,而屈原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