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史上·孔子》

时间: 2025-04-27 14:50:28

诗句

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28

原文展示

绝粮之愠鲜知德,
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
列之舜禹与颜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孔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意思是:在饥荒中生气的人鲜有品德;在海上漂浮的人很少能获取资源。子思和孟轲讨论的事情,列举了舜、禹和颜回的事迹。

注释

  • 绝粮:指缺乏粮食,饥荒的状态。
  • :愤怒、恼怒。
  • :少,稀少。
  • 取材:获取材料、资源。
  • 子思:孔子的孙子,名荀,儒家的重要人物。
  • 孟轲:孟子,名轲,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 舜、禹: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象征治国有道。
  • 颜回:孔子的得意弟子,象征高尚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历史与哲理,常以古人为题材,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处于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古人之志,反思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们的品德。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孔子为中心,围绕历史人物的品德与处境展开,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深邃思考。开篇提到“绝粮之愠鲜知德”,暗示在困境中,真正的品德往往被忽视,表明社会普遍缺乏对德行的重视。接着提到“浮海之喜无取材”,则说明在浮躁与喧嚣的环境中,人们难以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空虚。

后两句提到子思、孟轲等儒家学者,以及舜、禹、颜回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崇敬。诗人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对比,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的忧虑,呼唤人们回归道德的根本。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孔子的追忆,更是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粮之愠鲜知德:在饥荒时愤怒的人很少能明白什么是品德。
  2. 浮海之喜无取材:在海上漂浮的人很少能获取实质性的材料。
  3. 子思孟轲缘底事:子思和孟子讨论的事情,说明他们所关心的内容。
  4. 列之舜禹与颜回:将他们与舜、禹和颜回等伟大人物并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如“绝粮之愠”与“浮海之喜”。
  • 象征:以“绝粮”与“浮海”象征困境与迷茫。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品德的反思,表达对当代人道德沦丧的忧虑,倡导人们重视内在德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粮:象征困境与饥饿。
  • 浮海:象征漂泊与无根。
  • 舜、禹、颜回:象征理想的道德人格与治国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诗中,诗人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难以知晓德行? a) 在浮华的环境中
    b) 在饥荒中
    c) 在安定的社会中
    d) 在学习中

  2. 谁是孔子的孙子? a) 孟子
    b) 子思
    c) 颜回
    d) 舜

答案

  1. b) 在饥荒中
  2. b) 子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的言论及其哲学思想。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社会动荡与人们的心理。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注重豪放与洒脱,而陈普则传达对历史人物品德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论语》
  •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上元后闲作五首 离黄州 秋雨二首 次韵寄赵伯坚二首 其二 题史院直舍鱼鹭屏 深春 春词 青阳驿会刘伯声夜话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常赋 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虚满 刳心 目不给赏 檄籴 甘字旁的字 洗耳投渊 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优的成语 羣右 魂惭色褫 移形换步 言字旁的字 牛角书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