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28
绝粮之愠鲜知德,
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
列之舜禹与颜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孔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意思是:在饥荒中生气的人鲜有品德;在海上漂浮的人很少能获取资源。子思和孟轲讨论的事情,列举了舜、禹和颜回的事迹。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历史与哲理,常以古人为题材,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处于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古人之志,反思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人们的品德。
这首诗以孔子为中心,围绕历史人物的品德与处境展开,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深邃思考。开篇提到“绝粮之愠鲜知德”,暗示在困境中,真正的品德往往被忽视,表明社会普遍缺乏对德行的重视。接着提到“浮海之喜无取材”,则说明在浮躁与喧嚣的环境中,人们难以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空虚。
后两句提到子思、孟轲等儒家学者,以及舜、禹、颜回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崇敬。诗人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对比,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的忧虑,呼唤人们回归道德的根本。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孔子的追忆,更是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品德的反思,表达对当代人道德沦丧的忧虑,倡导人们重视内在德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在诗中,诗人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难以知晓德行?
a) 在浮华的环境中
b) 在饥荒中
c) 在安定的社会中
d) 在学习中
谁是孔子的孙子?
a) 孟子
b) 子思
c) 颜回
d) 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注重豪放与洒脱,而陈普则传达对历史人物品德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与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