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1
何事佛貍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
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裹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与无奈。诗中提到,佛狸(即佛教的信徒)为什么能够渡过淮河,而在中原却有千尺高的髑髅台,暗示着历史的悲惨与亡者的沉重。无巢的燕子宁愿依附于树木,也不愿回到乌衣巷,这表现出对故乡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擅长写史诗,作品常常反映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他的诗风沉稳,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历史动荡、民族分裂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而又简练地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何事佛狸能度淮”引入,提到佛教徒的渡河,似乎在说明宗教信仰的力量。然而,紧接着提到的“千尺髑髅台”则转向历史的悲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沉重。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常,也反映了历史的悲剧。
随后“无巢燕子宁依树”的描写,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燕子本是自由自在的生物,如今却因无家可归而不得不依附于树木,象征着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家园的失落感。最后一句“宁依树,不入乌衣巷裹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乌衣巷,曾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变得冷清。整首诗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故乡失落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髑髅台”象征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战争的悲惨与死亡
C. 自由的生活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__巷裹来”。 答案:乌衣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历史的乐观态度。 (对/错) 答案: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