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史下·刘裕》

时间: 2025-04-26 04:21:01

诗句

何事佛貍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

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裹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1

原文展示

何事佛貍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
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裹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与无奈。诗中提到,佛狸(即佛教的信徒)为什么能够渡过淮河,而在中原却有千尺高的髑髅台,暗示着历史的悲惨与亡者的沉重。无巢的燕子宁愿依附于树木,也不愿回到乌衣巷,这表现出对故乡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

注释

  • 佛狸:指佛教徒或佛教文化,历史上与淮河流域的关系。
  • 髑髅台:指战斗或灾难后留下的尸骸,象征历史的悲惨与屠杀。
  • 无巢燕子:寓意无家可归的燕子,象征流离失所的人。
  • 乌衣巷:历史上著名的地点,代表着曾经繁华的地方,现在却充满了荒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擅长写史诗,作品常常反映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他的诗风沉稳,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历史动荡、民族分裂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而又简练地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何事佛狸能度淮”引入,提到佛教徒的渡河,似乎在说明宗教信仰的力量。然而,紧接着提到的“千尺髑髅台”则转向历史的悲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历史的沉重。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常,也反映了历史的悲剧。

随后“无巢燕子宁依树”的描写,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燕子本是自由自在的生物,如今却因无家可归而不得不依附于树木,象征着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家园的失落感。最后一句“宁依树,不入乌衣巷裹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乌衣巷,曾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变得冷清。整首诗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事佛狸能度淮:在询问为何佛教徒能够渡过淮河,暗示历史中的宗教与文化传播。
  2. 中原千尺髑髅台:中原地区的千尺髑髅台,象征战争的残酷和无数死者的埋葬。
  3. 无巢燕子宁依树:无家可归的燕子宁愿栖息在树上,表达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4. 不入乌衣巷裹来:不愿回到曾经繁华的乌衣巷,表现出对失去的怀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佛狸的渡淮与髑髅台的对比,体现了宗教信仰与历史悲剧的反差。
  • 象征:燕子与乌衣巷象征着人们对家园的追求与失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故乡失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狸:象征宗教信仰、文化传播。
  • 髑髅台:象征战争与死亡。
  • 燕子:象征自由与归属。
  • 乌衣巷:象征繁华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髑髅台”象征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战争的悲惨与死亡
    C. 自由的生活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__巷裹来”。 答案:乌衣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历史的乐观态度。 (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刘裕》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而后者则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诗选》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与诗词解析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峡 遣遇 台上(得凉字) 上后园山脚 路逢襄扬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赠献纳使 送灵州李判官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闻开头的成语 里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改换门闾 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戍烟 旁门邪道 包含沥的词语有哪些 果志 邑字旁的字 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分钗断带 包含都的词语有哪些 军卫 迷醉 澌亡 提土旁的字 独出己见 西字头的字 盎盂相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