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5: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31:45
神之来,怅何晚。
山重复,路幽远。
神之去,飘莫追。
德未报,民之思,
永万祀兮。
神明的降临,怎么会如此迟缓。
山川重叠,道路遥远幽深。
神明的离去,无法再去追寻。
未能回报的恩德,人民心中思念,
将永远流传于后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婉约细腻。他在政治上曾遭受挫折,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太白词》创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神明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面临着个人的失意与国家的动荡,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太白词》展现了苏轼对神明与人世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通过对神明降临的惆怅感叹,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重叠的山川与幽远的道路,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人生旅途的象征,暗示着人生的艰难与曲折。对于神明的离去,诗人感到无奈,无法追寻,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最后,诗人提到未能回报的恩德和人民的思念,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永万祀兮”的句子更是强调了对神明的永恒怀念,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太白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山重复,路幽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生的艰难
C) 对神明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反思
“德未报,民之思”中“德”指什么?
A) 对神明的感恩
B) 对人民的责任
C) 自己的成就
D) 过往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