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太白词》

时间: 2025-05-11 15:31:45

诗句

神之来,怅何晚。

山重复,路幽远。

神之去,飘莫追。

德未报,民之思,永万祀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31:45

原文展示:

神之来,怅何晚。
山重复,路幽远。
神之去,飘莫追。
德未报,民之思,
永万祀兮。

白话文翻译:

神明的降临,怎么会如此迟缓。
山川重叠,道路遥远幽深。
神明的离去,无法再去追寻。
未能回报的恩德,人民心中思念,
将永远流传于后世。

注释:

  • 神之来,怅何晚:指神明的到来让人感到惆怅,感叹其到来太晚。
  • 山重复,路幽远:描绘了山峦重叠,路途遥远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遥远。
  • 神之去,飘莫追:神明已经离去,无法追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机会的无奈。
  • 德未报,民之思:未能回报神明的恩德,百姓心中永远怀念。
  • 永万祀兮:指对神明的祭祀将永续,流传万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婉约细腻。他在政治上曾遭受挫折,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太白词》创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神明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面临着个人的失意与国家的动荡,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太白词》展现了苏轼对神明与人世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通过对神明降临的惆怅感叹,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重叠的山川与幽远的道路,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人生旅途的象征,暗示着人生的艰难与曲折。对于神明的离去,诗人感到无奈,无法追寻,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最后,诗人提到未能回报的恩德和人民的思念,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永万祀兮”的句子更是强调了对神明的永恒怀念,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之来,怅何晚:表达了对神明降临的期待与失落。
  • 山重复,路幽远:描绘了复杂的自然景象,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 神之去,飘莫追:反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
  • 德未报,民之思:表达了对未能报恩的愧疚与对人民的关怀。
  • 永万祀兮:强调对神明的永恒怀念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川的重叠与道路的幽远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的复杂与艰辛。
  • 拟人:将神明的来去赋予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理想、信仰与人们的向往。
  • :代表着人生的艰难与曲折。
  • :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选择。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白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诗中“山重复,路幽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生的艰难
    C) 对神明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反思

  3. “德未报,民之思”中“德”指什么? A) 对神明的感恩
    B) 对人民的责任
    C) 自己的成就
    D) 过往的遗憾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苏轼的《太白词》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苏轼则更显深沉。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春雪寄内 长安遇雪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二 登金华山玉京观中有陈子昂书台 其一 早发神宣驿 昭化饮咂酒 次夜 九月望日与诸弟夜泛 元宵雪 滇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凭轼旁观 三征 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兴词 解甲投戈 牙字旁的字 六宫粉黛 包含妪的词语有哪些 魂摇魄乱 金块珠砾 蝇营蚁聚 耳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一世之雄 邀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