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03
长安遇雪
日下长安近,天涯晏岁逢。
冻云千亩竹,寒雪五陵松。
桥远迷玄灞,山明见紫峰。
行行游猎者,争信客无悰。
在阳光下,长安的景色显得格外接近,仿佛在这天涯之处迎来了岁末的宁静。冰冻的云层覆盖着千亩竹林,寒冷的雪花飘落在五陵的松树上。远处的桥梁隐没在朦胧的玄灞水边,山峦明亮地映衬着紫色的峰峦。行走的游猎者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互相争相取信,享受着旅途中的乐趣。
作者介绍: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惭庵,明代文学家、诗人。他以词风清丽、风格独特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杨慎壮年时期,他在长安感受到冬雪的景致,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冬雪更是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
《长安遇雪》以长安的冬雪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开篇“日下长安近,天涯晏岁逢”,展示了长安在夕阳下的宁静与安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接着通过“冻云千亩竹,寒雪五陵松”,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冰雪覆盖下的自然景观,竹与松的搭配更是象征着坚韧与长青,强调了冬雪的寒冷与生命的顽强。
诗的后半部分“桥远迷玄灞,山明见紫峰”,描绘了远处的桥梁和山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感,展现了长安的壮丽景色。最后一句“行行游猎者,争信客无悰”则为全诗增添了生活气息,游猎者在雪中活动,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生的哲思,展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长安遇雪》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冻云千亩竹”中的“冻云”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行行游猎者,争信客无悰”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