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47
夏州胡常侍
作者: 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夏州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百尺高台上,看到壮丽的州城,想起昔日的汉朝诸侯和他们的长刀大戟。随着候鸟南飞,边疆的云彩显得更加辽阔,战马在秋天的草原上悠闲地游荡。国家的计策已经托付给忠诚之士,诗人却不为家产而忧虑。听说陇蜀地区仍然多事,诗人深感欣慰的是将军尚未白头,表现出对将军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风格豪放,内容多涉及政治与历史。
创作背景:
《夏州胡常侍》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边疆的描绘,寄托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的向往,反映了对社会时局的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激荡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忠臣将军的赞美。开篇的“百尺高台”让人感受到一种宏伟的视觉冲击,随之而来的“大刀长戟”则引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汉朝的诸侯们曾是多么的勇猛与威武。
接下来的“征鸿过尽边云阔”描绘了候鸟南飞的景象,象征着离别与流亡,反映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此时的“战马闲来塞草秋”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宁静与士兵的惬意,形成一种对比,似乎在暗示国家的安危。
后两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并不关心个人的富贵,而是将重心放在国家的未来上。最后一句则流露出对将军的期待与祝福,诗人希望将军能够保家卫国,继续为国效力。
整首诗以高亢激昂的情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将军的赞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浓厚的家国情怀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忠臣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忧虑与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百尺高台”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征鸿”主要象征____。
判断题:诗人对将军的态度是贬低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夏州胡常侍》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