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1:26
千里泛沧波,孤踪寄薜萝。
风尘随燕雀,水国傍鼋鼍。
湘浦捐春佩,承明待晚珂。
华阳虽咫尺,未许听仙歌。
在千里波涛上漂流,孤独的身影寄托于薜萝之上。
风尘随同燕雀飞舞,水乡的边上有鼋鼍作伴。
湘浦的春佩已被抛弃,承明的晚珂在期待着。
华阳虽近在咫尺,却不允许我听到仙人的歌声。
此诗提到的“华阳”与仙歌,暗喻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与失落。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德邻,号惭愧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尤其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政治、理想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被贬谪至金坛之时,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
本诗以清新而富于情感的笔调,描绘了一位被贬谪的文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首联“千里泛沧波,孤踪寄薜萝”开篇便以辽阔的沧海与孤独的身影,展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况。紧接着,诗人通过“风尘随燕雀”与“水国傍鼋鼍”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他所处环境的喧嚣与静谧的对比。
后两联则转向对春天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湘浦捐春佩”体现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承明待晚珂”则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最后一句“华阳虽咫尺,未许听仙歌”,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与无奈,虽近在咫尺,却是不可得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将诗人那份孤独、渴望和失落感传递出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以孤独、渴望与失落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答案: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