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5:09
九月望日与诸弟夜泛
嘉木绕通川,空林众籁传。
江天清近榻,霜月冷侵船。
尽日供愁坐,连宵只醉眠。
不同池上酌,何事有新篇。
在九月的望日,和兄弟们夜晚划船游玩。
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河流,空旷的森林里传来阵阵乐音。
江水和天空清澈,近在床榻旁,霜冷的月光侵袭着小船。
整天只是忧愁地坐着,整夜只顾醉酒入眠。
不同于在池塘边饮酒,今天有什么新的诗篇呢?
本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九月望日”指的是农历九月的中秋节,常常与团圆、思念、诗歌创作等情感相联系。
杨慎(1488年-1559年),字文恭,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诗文见长,尤其是词和诗的创作,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正值秋季,诗人在与兄弟们夜泛之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自身的愁苦,反映了他在生活与情感上的复杂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诗人和兄弟们在江边泛舟,伴随着秋季的自然景色,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首句“嘉木绕通川”通过描绘大树环绕河流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接下来的“空林众籁传”,则通过音乐的声音渲染了氛围,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江天清近榻,霜月冷侵船”句描绘了江水和天空的清澈,配合“霜月”带来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夜意境。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尽日供愁坐,连宵只醉眠”则直白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逃避,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沉沦。
最后一句“不同池上酌,何事有新篇”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与兄弟们的聚会本应是愉悦的,但却因心中的忧愁而显得无趣,表达了对生活新篇章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以秋夜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美与内心愁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的“嘉木”指的是什么?
“尽日供愁坐”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霜月”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