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昭君怨》

时间: 2025-05-10 05:50:38

诗句

昔闻白鹤弄。

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

还悲秋草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0:38

原文展示: 昭君怨 何逊 〔南北朝〕 昔闻白鹤弄。已自轸离情。今来昭君曲。还悲秋草生。

白话文翻译: 曾经听过白鹤的鸣叫,已经让我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如今听到昭君的曲子,又让我为秋草的生发而感到悲哀。

注释:

  • 白鹤弄:指白鹤的鸣叫声。
  • 轸离情:轸,悲痛;离情,离别的情感。
  • 昭君曲:指关于王昭君的曲子,王昭君是汉代美女,因和亲远嫁匈奴,其故事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恨。
  • 秋草生:秋天的草开始生长,常用来象征凄凉和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这首诗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听到关于白鹤和昭君的曲子后,有感而发,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和故事,抒发了自己对离别和哀愁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都是传统文化中用来象征离愁别恨的元素,作者通过这两种声音的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哀愁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诗中的“已自轸离情”和“还悲秋草生”两句,通过对离情和秋草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哀愁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白鹤弄。”:作者回忆曾经听到的白鹤鸣叫声,这种声音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的哀愁。
  • “已自轸离情。”:白鹤的鸣叫声已经让作者感受到了离别的悲痛。
  • “今来昭君曲。”:现在又听到了关于昭君的曲子,昭君的故事是关于离别和哀愁的典型。
  • “还悲秋草生。”:昭君的曲子让作者再次感受到了秋草生发时的悲哀,秋草的生长象征着凄凉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比喻离别的哀愁。
  • 拟人:将秋草的生长拟人化,赋予其悲哀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表达对离别和哀愁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强化了诗歌的哀愁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意象分析:

  • 白鹤弄:象征离别的哀愁。
  • 昭君曲:象征离别和哀愁的传统故事。
  • 秋草生:象征凄凉和哀愁的自然景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鹤弄”指的是什么? A. 白鹤的舞蹈 B. 白鹤的鸣叫声 C. 白鹤的飞翔 D. 白鹤的羽毛 答案:B

  2. 诗中的“昭君曲”与什么情感相关? A. 喜悦 B. 愤怒 C. 离愁别恨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的“秋草生”象征什么? A. 生机勃勃 B. 凄凉和哀愁 C. 丰收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和边疆生活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离别和边疆生活的感慨,但何逊的《昭君怨》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何逊的《昭君怨》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何逊的《昭君怨》以及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古代诗歌。
  • 《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何逊及其作品的详细背景和文学史地位,适合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山僧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阙题 送友生游峡中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赠友人其三 古风其三十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拥军优属 支支节节 耂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以昼卜夜 竦石 灰罐 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养气 厄字旁的字 雄才远略 魂飞胆丧 冰弦玉柱 力字旁的字 黑秀 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