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4: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25:26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眼前的天地广阔无垠,显得格外空荡。霜降临,万物都披上了秋天的外衣,寒风在荒野中肆意飘荡。荣华富贵如同东流的江水,瞬息万变,世间万事也如波澜起伏。白日的光辉渐渐隐去,浮云也无处可寻,梧桐树上栖息着燕雀,而枳棘中则有鸳鸾栖息。诗人感慨不已,打算回归故土,心中虽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却在行路途中倍感艰难。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慨与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晚年的游历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这首《古风其三十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李白在高处远望时的感慨与思考。开篇的“登高望四海”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视野中,接着“天地何漫漫”描绘了自然的辽阔,暗示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力。霜、风等自然元素的出现,增强了秋意的凄凉感,令诗人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荣华东流水”一句,象征着世事如梦,荣华富贵转瞬即逝,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白日掩徂辉”与“浮云无定端”,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梧桐和燕雀的描写,表现了生命中的依恋与相聚,而“枳棘栖鸳鸾”则暗示了离别的隐痛与孤独。
最后,诗人提到“且复归去来”,表明了他对归乡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心灵的挣扎与追寻。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精致细腻,更在情感上深邃动人,体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独特风采。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自然景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属的渴望,深刻反映了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荣华东流水”是什么意思?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