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24:38
宿庄家二首
作者:刘克庄
茅茨迷诘曲,度谷复逾陂。
世上事如许,山中人不知。
牛羊晴卧野,鹅鹜晚归池。
粗识为农意,秋输每及时。
全诗翻译: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茅草屋在曲折的小路中隐约可见,穿过山谷再越过山坡。世间的种种事务就像这样,山中的人却对此一无所知。牛羊在阳光下安静地卧在野外,鸭鹅则在傍晚时分归到池塘。虽然我对农事的了解只是粗浅,但每到秋天,收成总是及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反映了农耕生活的平淡与宁静。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德裕,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豪放派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农村的宁静生活以及农民对自然的依赖。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情于乡村,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刘克庄的《宿庄家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全诗共四句,但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开篇描述了茅草屋在曲折小路中的隐约景象,展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接着,诗人用“世上事如许,山中人不知”两句,巧妙地引入了人与自然、世俗与隐居的对立,暗示了乡村人对外界事务的无知与无欲。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生动,牛羊在野外安详地卧着,鸭鹅傍晚归池,画面宁静而和谐。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流露出对农田生活的热爱与认同。而最后一句“粗识为农意,秋输每及时”则表明了诗人对农业的理解,虽然只是初步的认识,却依旧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与赞美。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传达了乡村的静谧与安宁,也反映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珍视与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茅茨迷诘曲”中的“迷”字,意思是?
A. 迷路
B. 迷失
C. 隐没
答案:C
诗中提到的“鹅鹜”指的是?
A. 鸭和鹅
B. 鸡和鸭
C. 羊和牛
答案:A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苦闷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注重描写日常农事,陶渊明则更多描绘理想的桃花源。两者在意境上各有所长,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