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林与桂》

时间: 2025-07-27 23:35:58

诗句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5:58

原文展示:

送林与桂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
重瞳览奏篇。此行宜努力,
忠孝几人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林与桂的送别之情。曾经与元方做过朋友,因此知道季子(指季札)是个贤人。提到乌衣巷的背景,感慨推官的身份;而黄发则是询问安危,重瞳则是在阅览奏章。此行希望你能努力,忠孝之人有多少呢?

注释:

  • 元方:指的是陶渊明的朋友,寓意友谊。
  • 季子:指季札,春秋时期的贤人,象征高尚品德。
  • 乌衣:乌衣巷,古代名士之地,寓意士人的生活。
  • 推笏:指官员的身份象征。
  • 黄发:指年长者,象征智慧和关怀。
  • 重瞳:形容眼神明亮,象征聪明才智。
  • 忠孝:忠于国家和孝敬父母,传统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送别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忠孝精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林与桂》是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诗人在诗中回忆与友人的交往,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期望。开篇提到“曾与元方友”,不仅是对友谊的怀念,也暗示了友人之间的相知相惜。接着提到“因知季子贤”,可以看出作者对贤德之人的向往及追求。诗中的“乌衣”与“黄发”则富含历史意蕴,暗喻了士人的理想与人生的追求。

整首诗在表达离别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忠孝理念的思考,结尾提到“忠孝几人全”,似乎在感叹现实中能够做到忠孝的人是多么稀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思考。刘克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厚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回忆与友人的过往,感慨贤德之人。
    •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提到士人的身份与老人的关怀,寓意对友人的祝福。
    • “重瞳览奏篇。”:象征智慧的重瞳,表现出对未来前途的思考。
    •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希望友人在前行路上努力,感叹忠孝之人不多,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乌衣”与“黄发”,形成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象征:如“重瞳”象征聪明才智,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展现了对忠孝美德的思索,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乌衣:象征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代表着高尚品质。
  • 黄发: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关怀,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尊重。
  • 忠孝: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代表着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 A. 季札
    B. 季风
    C. 季节

  2. “乌衣”在诗中象征着: A. 战争
    B. 士人的理想
    C. 财富

  3. 诗的结尾提到“忠孝几人全”,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忠孝之人很多
    B. 忠孝之人很少
    C. 忠孝没有意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同样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与惋惜。
  2.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离别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送林与桂》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均涉及对友人的送别,但刘克庄更关注于对忠孝的思考,而杜甫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溪上值雨 为刘改之作五首 为刘改之作五首 为刘改之作五首 为刘改之作五首 为刘改之作五首 酴醾 题雪巢 题仙居相湖 题仙居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肀字旁的字 冢墓 协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豸字旁的字 利口捷给 雍容雅步 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龙马水 棠棣 乚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锡麻 包羞忍耻 严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