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1:09
澜湍送葬一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
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
老夫诗与诔,泉下亦舌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送葬时的情景。清晨,幽静的房间刚刚关闭,到了晚上,禅房却已空虚。回想起家人匆匆忙忙的情形,哭泣的女子在一旁呜咽。石碑上难以铭刻下生前的志愿,而荒废的庵堂则很少有人送车。老夫的诗与悼文,也将随着他入土,连泉下也没有声音。
古代丧葬习俗中,送葬的仪式常常伴随着哭泣和思念,诗中提到的“受吊”和“送车”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表现。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和,号景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诗风质朴、沉郁,常表达对现实的深思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人生的晚期,可能是由于对身边人去世的感怀,借送葬的场景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作为诗人的自省。
《澜湍送葬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生前记忆的深刻思索。开篇的“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用简单的动作描绘出一日的流逝,暗示着时间的无情。随后的“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亲人送别时的匆忙与悲伤。尤其是“受吊女呱呱”,生动地勾勒出女性在丧礼上悲痛的情景,情感真实而深刻。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小小的石碑难以承载生前的志愿,荒废的庵堂几乎没有人来送行,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无力与哀伤。最后一句“老夫诗与诔,泉下亦舌无”,则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诗人与悼文的存在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无声无息,诗人的声音在死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唤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人生价值的追寻。
诗词测试:
诗中“幽室”指的是什么?
“石小难镌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各个部分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澜湍送葬一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