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40
沁园春 留别韩闻西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昔客京华,花月无愁,文章有神。
记歌终惯窃,念奴笛曲,酣来曾吐,丞相车茵。
侠骨嵯峨,壮心腾上,肯受蓝田醉尉嗔。
休羁绊,笑本非残客,讵是穷宾。
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
想后园莺哢,新簧尚涩,小桥梅事,瘦玉将皴。
恋栈何为,脱韝亦可,归趁风光弄早春。
难忘处,只隔窗灯火,两月情亲。
昔日我在京城游玩,花月之间无忧愁,文章才华横溢。
我记得唱歌时常常偷得乐趣,念奴的笛曲,曾在畅饮之际,吐露过丞相的雅趣。
我有侠士的骨气,壮志高昂,怎肯受蓝田的酒醉和侍者的怨言?
不要再羁绊于此,笑我并非残留的客人,难道是穷困的宾客?
百年之中经历几度佳节,且求得溪山的自在身心。
想起后园里莺声啼鸣,新编的乐曲尚显生涩,小桥旁梅花的事,瘦弱的玉人将要皴裂。
为何恋恋不舍,脱去缰绳也是可以,归来趁着春光早早玩乐。
难以忘怀的地方,只有窗外的灯火相隔,两月的情谊依旧亲密。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90)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词风独特,常以豪放、清丽见长,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娴雅。
创作背景
《沁园春 留别韩闻西》创作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不仅有对往日京华生活的回忆,也寄托了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豪情和洒脱的人生观。
《沁园春 留别韩闻西》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篇提到“昔客京华”,引出对过去的回忆,花月无愁的景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心中的淡泊与宁静。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音乐、饮酒等生活细节,展示了他在京城的欢乐与情趣,尤其是与友人相聚的愉悦。
“侠骨嵯峨,壮心腾上”,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束缚时,选择了高昂的侠义精神,拒绝接受平庸的生活。诗中反复强调的“自在身”意向着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希冀。诗人以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色融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使得此诗在清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留恋、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洒脱而高尚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侠骨”主要指什么?
A. 侠义精神
B. 骨头
C. 病痛
答案:A
诗中提及的“念奴笛曲”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悲伤
C. 一种饮品
答案:A
诗中“难忘处,只隔窗灯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谊的距离
B. 生活的困扰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维崧的《沁园春 留别韩闻西》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眷恋,但李白更加突出饮酒作乐的洒脱,而陈维崧则更强调自然与人生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