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0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02:08
《沁园春·初夏同徐季重张邑翼朱致一叶九来家躬乙汎舟郭外追晤葛龙仙于攸闻上人精蓝兼送龙仙之西村别业》
半艇晴云,两岸疏花,渚禽唤风。正垣迤江郭,绕篱竹树,零星烟寺,映水帘栊。棐几明窗,禅床茶磨,天许閒人片刻同。僧厨绿,是豆香乍摘,笋嫩才烘。何须避世墙东。有无数前游似梦中。记当年漫兴,流连花鸟,平生豪气,傲睨云龙。能几何时,一寒至此,对坐相看鹤发翁。桃源路,倘渔郎寻到,莫遣云封。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美好景象。半艇轻舟在晴朗的天空下,岸边的花朵稀疏而美丽,水边的鸟儿在叫唤着微风。沿着江边的城郭,篱笆旁的竹树摇曳,零星的烟雾从寺庙中飘出,映照在水帘上。明亮的窗前,有棐木桌子,禅床上磨着茶,天允许我这闲人片刻相聚。僧人的厨房散发出新鲜的豆香,刚刚采摘的嫩笋在烘烤。何必躲在世外的墙东呢?那些前往的游历就像梦境般虚幻。记得当年我漫游时,流连于花鸟之间,心中豪气,傲视云龙。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几何呢?在冷清的此刻,坐在一起,望着白发的老人。桃源的路,如果渔夫能寻找到,切莫让云雾遮住。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10),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最为人称道。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初夏,正值自然最为繁茂的时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
《沁园春·初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怡人景色。诗人以“小船”、“疏花”、“渚禽”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表现出诗人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明窗”、“禅床”构成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暗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反思往昔的游历,感慨时光的流逝,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我对坐,似乎在提醒着生命的无常与珍贵。最后,诗人提到桃源,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表达了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桃源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
C. 旅行的道路
D. 家乡
诗中提到的“鹤发翁”指的是谁?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僧人
D. 渔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