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00
沁园春
作者: 谢应芳 〔元代〕
脱屣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
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
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
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脱离尘世的喧嚣,选择在碧山之中安家,生活在娑罗树下的宁静环境中。诗中提到有两个儿子身穿官服,面前飞奔着,膝下则围绕着文采出众的孙儿。石几上焚香,冰瓯中洗笔,重读《羲经》获得新的理解。如今我无事可做,便静坐观云,听雨入睡。龟巢与我家相连,饮湖水清澈,如同饮菊泉。问起绛人(指天神)到现在已经四百年了,皇家所用的钟乳,何必去追求三千种?我对世事的情感淡漠,玉枝也无怨无悔,悠闲自得足以引领我的年岁。如今太平盛世,感恩于天,赐予我如丝绸般的生活,白发垂肩的我也显得从容。
谢应芳,元代诗人,以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活的恬淡,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反思。
《沁园春》是谢应芳的一首代表作,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与对尘世喧嚣的逃避。诗的开头以“脱屣红尘”引出主题,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接着描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子孙的聪慧。石几上的香和冰瓯中的笔,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宁静中思考和探求真理。
诗中“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显示了超脱的境界。后半部分则提到饮湖水的清澈与饮菊泉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满足。结尾的“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恩,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诗中“脱屣红尘”是什么意思?
A. 脱掉鞋子
B. 远离世俗
C. 旅行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中,湖水象征什么?
A. 清澈
B. 生活的宁静
C. 自然的美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通过饮水的比喻
B. 通过子孙的描写
C. 通过焚香的描写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二者都描写了隐居生活,但谢应芳更注重家庭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