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9
牡丹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帖妥裁轻罗。
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
洛阳的牡丹品种繁多,自称天下无人能及。
来到江南,这里的花也很美,绛紫与浅红如同舞动的仙女。
竹阴下水波映照花色,春天的衣裳轻盈而贴身。
时常与朋友结伴游玩,香气吹拂酒面,生出红色的波纹。
粉色的花瓣不甘心被狂蝶侵扰,白发人却强忍着插花成歌。
明年花开时,我已离去,风雨摧残了这一切,我又能如何呢?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古风和乐府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牡丹》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与繁荣,而梅尧臣通过对其描写,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梅尧臣的《牡丹》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牡丹的美丽,以及与之相伴的春日情景。诗的开篇便提到洛阳牡丹的盛名,展现了诗人对这朵花的深厚情感。接着,诗人转到江南,描写那里的牡丹同样绚丽,绛紫与浅红交相辉映,犹如轻盈舞动的女子,生动形象,令人向往。
在“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帖妥裁轻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环境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花朵的美丽结合起来,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游玩时的欢愉与自然的芬芳交织,使诗意愈加浓郁。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令人感到一丝悲凉。整首诗在描写美丽与欢愉的同时,也隐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展现了诗人的深刻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牡丹展开,描写美丽与时光流逝的主题,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衰老与离别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洛阳牡丹”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友情
C. 离别
答案:A
诗人对江南花的描写用到了哪个比喻?
A. 如舞者
B. 如溪水
C. 如太阳
答案:A
“香吹酒面生红波”中“红波”的含义是什么?
A. 酒的颜色
B. 花瓣的颜色
C. 水面的波纹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