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05
原文展示:
雨濛濛兮欲暮,路险绝兮深泥。
嗟予仆兮甚馁,畏予马兮颠蹄。
关已度兮心缓,家将至兮涉溪。
喜膝前兮童稚,饷灯下兮女妻。
白话文翻译:
雨蒙蒙的,天色渐暗,
路途险峻,泥泞深重。
我叹息自己,肚子饿得厉害,
害怕我的马,会在泥中摔倒。
关口已过,心情放松,
家快到了,要过小溪。
看到膝前的孩子,心中欢喜,
在灯下的妻子,心头温暖。
注释:
- 濛濛:形容雨水细密而模糊的样子。
- 欲暮:将要入夜,指天色渐暗。
- 险绝:形容道路险恶,无法通行。
- 仆:跌倒、倒下,这里指自己疲惫不堪。
- 颠蹄:指马在泥中行走时可能会摔倒。
- 关已度:指已通过关口,心情轻松。
- 家将至:即将到达家中。
- 膝前:指孩子在自己膝前。
- 饷:犒赏、慰问。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含了游子归家的心情,结合古代文人对家庭的向往与思念,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家人团聚的期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松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田园诗和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归家的途中,表达了他在回家的旅途中遇到的艰辛与对家庭的期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诗歌鉴赏:
《雨还》一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难与归家后的温馨,展现了作者对家庭的深切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开篇描绘了细雨纷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暮色苍茫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作者此刻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以“路险绝兮深泥”展现了旅途的不易,深入刻画了他在旅途中遭遇的艰辛,尤其是“嗟予仆兮甚馁”一句,流露出他内心的疲惫与饥饿,体现出他对归乡的迫切渴望。
当诗人越过关口,心情渐渐放松,诗中透出一丝温暖的希望。“家将至兮涉溪”中,溪水象征着归家的道路,水流的轻快也与他心情的愉悦相呼应。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在家中与孩子、妻子相聚的幸福场景,表现出对家庭的珍视与温馨,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使整首诗在艰苦中蕴含着深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濛濛兮欲暮:描绘雨天和即将入夜的情景,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
- 路险绝兮深泥:表达旅途的艰难,强调行路不易。
- 嗟予仆兮甚馁:流露出旅途劳累、饥饿的感觉,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畏予马兮颠蹄:表现出对马匹行走不稳的担忧,进一步强调旅途的艰险。
- 关已度兮心缓:通过过关的瞬间,表达内心的放松和轻松。
- 家将至兮涉溪:描绘归家的近在咫尺,带来希望的感觉。
- 喜膝前兮童稚:看到孩子的喜悦,展现出对家庭的亲切感。
- 饷灯下兮女妻:在灯下与妻子团聚,传达出家庭的温暖。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濛濛兮欲暮”与“路险绝兮深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环境描绘得有情感,如“心缓”反映了人内心的感受。
- 意象:雨、路、溪、灯等意象,构成了旅行与归家的情景,对比中展现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围绕着归家的旅途,表达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以及归属感的渴望。通过描绘艰难的旅途和温暖的家庭画面,诗人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情感。
意象分析:
- 雨:象征困境与艰难的旅途。
- 泥:代表阻碍与不易,形象地展现出行路的艰辛。
- 关:象征着旅途的转折点,意味着离家越来越近。
- 溪:象征归家的道路,流动的水也暗示着不断前行的希望。
- 童稚与女妻: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归属,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雨还》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诗中提到的“膝前”指的是?
- “关已度”表示什么?
- A. 还未到达
- B. 已经通过关口
- C. 正在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梅尧臣《雨还》中对家庭的思念,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恬淡,后者则在旅途的艰辛与家庭的温暖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古人对归属感的追求,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相关诗作及背景介绍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关于古诗的解读与分析
- 网络资源:古诗文网、诗词吾爱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