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杨学古先生东阁趺坐韵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3 17:34:29

诗句

金马门深入禁途,红尘无地著高趺。

仙人露下秋茎白,太乙灯来夜影孤。

礼乐百年周制作,文章一代汉规模。

休劳钜笔称燕许,谁似张公可配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34:29

原文展示:

金马门深入禁途,红尘无地著高趺。仙人露下秋茎白,太乙灯来夜影孤。礼乐百年周制作,文章一代汉规模。休劳钜笔称燕许,谁似张公可配苏。

白话文翻译:

在金马门深入禁宫的路上,红尘之中无处安放高大的坐姿。仙人的露水滴在秋天的草茎上,显得格外洁白,太乙灯的光芒照亮了孤独的夜影。礼乐制度是周朝百年的制作,文章的风格则是汉代一代的规模。不必费力用巨大的笔来称赞燕许,谁能像张公那样与苏相媲美。

注释:

  • 金马门:古代宫门名,这里指皇宫。
  • 禁途:指皇宫内的道路。
  • 红尘:指尘世,人世间。
  • 高趺:高大的坐姿。
  • 仙人露:比喻清高的品质。
  • 秋茎白:秋天的草茎因露水而显得洁白。
  • 太乙灯:古代传说中的神灯。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
  • 周制作:周朝的制作,这里指周朝的礼乐制度。
  • 汉规模:汉代的规模,这里指汉代的文章风格。
  • 燕许:指燕国的许由,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 张公:指张良,汉初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
  • 苏:指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领袖,与杨慎、徐祯卿并称“吴中三才子”。李东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和杨学古先生的诗作,杨学古是李东阳的朋友,这首诗是李东阳对杨学古诗作的回应。诗中通过对宫廷、礼乐、文章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金马门、仙人露、太乙灯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金马门深入禁途”一句,既展现了宫廷的庄严,又暗示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体验。“仙人露下秋茎白”和“太乙灯来夜影孤”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清高和孤独的追求。后两句通过对礼乐和文章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文学成就的自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马门深入禁途:金马门是古代宫门名,这里指皇宫。禁途指皇宫内的道路,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体验。
  2. 红尘无地著高趺:红尘指尘世,人世间。高趺指高大的坐姿,这里表达了作者在尘世中难以找到安放高洁品质的地方。
  3. 仙人露下秋茎白:仙人露比喻清高的品质,秋茎白指秋天的草茎因露水而显得洁白,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清高品质的向往。
  4. 太乙灯来夜影孤:太乙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灯,夜影孤指孤独的夜影,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追求。
  5. 礼乐百年周制作: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周制作指周朝的礼乐制度,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6. 文章一代汉规模:文章指文学作品,汉规模指汉代的文章风格,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自豪。
  7. 休劳钜笔称燕许:燕许指燕国的许由,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这里表达了作者不必费力用巨大的笔来称赞贤人。
  8. 谁似张公可配苏:张公指张良,汉初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苏指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这里表达了作者认为张良可以与苏轼相媲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人露下秋茎白”中的“仙人露”比喻清高的品质。
  • 对仗:如“金马门深入禁途”与“红尘无地著高趺”形成对仗。
  • 典故:如“休劳钜笔称燕许”中使用了燕许的典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礼乐、文章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金马门、仙人露、太乙灯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清高和孤独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文学成就的自豪。

意象分析:

  • 金马门:象征宫廷的庄严。
  • 仙人露:象征清高的品质。
  • 太乙灯:象征孤独的追求。
  • 礼乐:象征传统文化的尊重。
  • 文章:象征文学成就的自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金马门”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宫门名 B. 古代宫殿名 C. 古代道路名 D. 古代城门名

  2. 诗中的“仙人露”比喻什么? A. 清高的品质 B. 秋天的露水 C. 仙人的眼泪 D. 仙人的食物

  3. 诗中的“太乙灯”象征什么? A. 孤独的追求 B. 光明的希望 C. 神灯的传说 D. 夜晚的灯火

  4. 诗中的“礼乐”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 B. 古代的礼节和乐器 C. 古代的礼法和乐曲 D. 古代的礼俗和乐舞

  5. 诗中的“文章”指的是什么? A. 文学作品 B. 文章风格 C. 文章结构 D. 文章题材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徐祯卿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和杨学古先生东阁趺坐韵四首 其二》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但李东阳的诗更注重对宫廷、礼乐、文章的描绘,而杨慎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 喜吉上人至 送李生归秦中 予顷从穰下移涖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 书怀寄郝监军 送吉上人 新蝉 水阁晨起 岐下秋书 赠隐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更唱叠和 清道夫 黽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亠字旁的字 坦笑 摇摇欲倒 虚公 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偏听偏言 淘箩 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包含揩的词语有哪些 非字旁的字 家鸡野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