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得匏庵观造雨䈳诗辄次韵》

时间: 2025-04-26 05:11:38

诗句

结构亲劳较短长,栋材应不弃馀良。

平分屋角三重溜,巧借檐阴二尺凉。

闼外青山犹可送,帘前紫燕莫愁妨。

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38

原文展示:

结构亲劳较短长,栋材应不弃馀良。平分屋角三重溜,巧借檐阴二尺凉。闼外青山犹可送,帘前紫燕莫愁妨。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

白话文翻译:

亲自劳心劳力地比较建筑的结构长短,优质的栋梁材料不应被遗弃。屋角的水流平分三道,巧妙地利用檐下的阴影带来二尺的凉爽。门外青山依旧可以相送,帘前的紫燕不必担心妨碍。从此稳稳地成为城东的客人,雨中的斗笠和烟雾中的蓑衣都不再需要携带。

注释:

  • 结构亲劳较短长:指亲自参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比较各个部分的长短。
  • 栋材应不弃馀良:栋材,指建筑中的主要木材;馀良,指剩余的优质材料。
  • 平分屋角三重溜:指屋角的水流被巧妙地分为三道。
  • 巧借檐阴二尺凉:利用屋檐下的阴影带来凉爽。
  • 闼外青山犹可送:闼,门;青山依旧在门外。
  • 帘前紫燕莫愁妨:紫燕,指燕子;不必担心燕子会妨碍。
  • 从今稳作城东客:从此安定地成为城东的居民。
  • 雨笠烟蓑不用将:雨笠和烟蓑,指雨具;不再需要携带这些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明代文学有较大影响。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述自己参与建筑的过程和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建筑细节的描述和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结构亲劳较短长”和“栋材应不弃馀良”体现了作者对建筑的细致关注和对材料的珍惜。而“平分屋角三重溜”和“巧借檐阴二尺凉”则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带来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最后两句“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不再需要为风雨操心,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构亲劳较短长:作者亲自参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比较各个部分的长短。
  2. 栋材应不弃馀良:优质的栋梁材料不应被遗弃,体现了对材料的珍惜。
  3. 平分屋角三重溜:屋角的水流被巧妙地分为三道,利用自然元素。
  4. 巧借檐阴二尺凉:利用屋檐下的阴影带来凉爽,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
  5. 闼外青山犹可送:青山依旧在门外,表达了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欣赏。
  6. 帘前紫燕莫愁妨:不必担心燕子会妨碍,体现了对自然生物的宽容。
  7. 从今稳作城东客:从此安定地成为城东的居民,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8. 雨笠烟蓑不用将:不再需要携带雨具,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结构亲劳较短长”与“栋材应不弃馀良”,“平分屋角三重溜”与“巧借檐阴二尺凉”。
  • 拟人:如“闼外青山犹可送”,将青山拟人化,仿佛在相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述自己参与建筑的过程和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展现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现了作者的细致关注。
  • 栋材:建筑中的主要木材,体现了对材料的珍惜。
  • 屋角三重溜:屋角的水流,利用自然元素。
  • 檐阴二尺凉:屋檐下的阴影,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
  • 青山:门外青山,表达了对外界自然环境的欣赏。
  • 紫燕:燕子,体现了对自然生物的宽容。
  • 雨笠烟蓑:雨具,不再需要携带,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结构亲劳较短长”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特点? A. 对自然的欣赏 B. 对建筑的细致关注 C. 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D. 对材料的珍惜

  2. “巧借檐阴二尺凉”中的“巧借”是什么意思? A. 巧妙地利用 B. 故意借用 C. 随意借用 D. 无意识地借用

  3. 诗中“从今稳作城东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D. 对建筑的细致关注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诗词对比:

  • 李东阳此诗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李诗更侧重于对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而杜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妙庭观 沁园春(庆杨平) 溪行见梅寄所思 将买舟入新安程易田徵君方渡江来夜过话别 夜宿善权寺追怀陈述古 涤虑轩 悼贤诗 读黄仙裳秋槎唱和诗 过二乔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包含炜的词语有哪些 独一无二 捣虚敌随 巛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奉头鼠窜 京沈铁路 侯结尾的成语 卤素 斗场 原来如此 陆詟水栗 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清锅冷灶 舒惨 鹿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