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斋居和舜咨侍读院署见寄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23 08:48:35

诗句

数点残星带碧寥,五云城阙路迢遥。

乘高直欲登楼坐,望远空劳举袂招。

何必关山成别梦,幸将名姓托清朝。

天涯回首相逢地,杨柳秋风白下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48:35

原文展示:

数点残星带碧寥,五云城阙路迢遥。 乘高直欲登楼坐,望远空劳举袂招。 何必关山成别梦,幸将名姓托清朝。 天涯回首相逢地,杨柳秋风白下桥。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点缀着几颗残星,碧空显得格外寥廓,五云城阙的路线遥远。 我渴望登上高楼坐下,远望时只能无奈地挥动衣袖。 何必让关山成为离别的梦境,幸运的是我的名字能托付给这个清明的朝代。 在天涯回首相逢的地方,是那杨柳在秋风中摇曳的白下桥。

注释:

  • 残星:指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 碧寥:形容天空的广阔和清澈。
  • 五云城阙:指京城,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 路迢遥:形容路途遥远。
  • 乘高:登上高处。
  • 举袂招:挥动衣袖,表示无奈或招手。
  • 关山:指边关山川,常用来比喻离别之地。
  • 清朝:指清明的朝代,这里可能指明朝。
  • 白下桥:南京的一座桥,这里指代南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文人,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斋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斋居时的所见所感。首两句通过对天空和城阙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辽阔而遥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中间两句通过登楼望远的动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对杨柳和秋风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相逢的期待和对仕途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点残星带碧寥:诗人抬头望天,看到几颗稀疏的星星点缀在广阔清澈的天空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远的氛围。
  2. 五云城阙路迢遥:五云城阙象征着京城或理想之地,路迢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3. 乘高直欲登楼坐:诗人渴望登上高楼,以便更好地望远,表达了对远方的强烈向往。
  4. 望远空劳举袂招:尽管渴望望远,但现实却让诗人只能无奈地挥动衣袖,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
  5. 何必关山成别梦:诗人认为不必让关山成为离别的梦境,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接受。
  6. 幸将名姓托清朝:幸运的是,诗人的名字能托付给这个清明的朝代,表达了对仕途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接受。
  7. 天涯回首相逢地:在天涯回首相逢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逢的期待。
  8. 杨柳秋风白下桥:杨柳和秋风象征着离别和思念,白下桥则指代南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逢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数点残星带碧寥”中的“残星”比喻稀疏的星星,“碧寥”比喻广阔清澈的天空。
  • 拟人:如“望远空劳举袂招”中的“举袂招”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思念。
  • 对仗:如“数点残星带碧寥,五云城阙路迢遥”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残星:象征着稀疏和遥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碧寥:象征着广阔和清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辽远的氛围。
  • 五云城阙:象征着京城或理想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路迢遥:象征着遥远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杨柳秋风: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白下桥:指代南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逢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五云城阙”指的是什么? A. 京城 B. 神仙居所 C. 边关山川 D. 高楼 答案:A

  2. 诗中的“举袂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B

  3. 诗中的“白下桥”指代什么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高处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东阳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 杜甫的“登高”与李东阳的这首诗都通过对高处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远方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廿一兄以手和四清香见饷用心清闻妙香为韵成五小诗 其五 久雨 题黄嗣深家所蓄惠崇秋晚画 初还信州呈寓居诸公 㔶瓮酒 观四种梅 挽梁元功谏议 谢胡帅饷酥 大热欲过广寿寺谒韩子苍追凉先之以诗 江彥章内翰除守临川以诗贺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垆土 翻黄倒皁 灵壁石 钻隙逾墙 马尾 何乐而不为 瓦字旁的字 涓滴微利 飂戾 志志诚诚 不易之道 血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