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3:22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祠正少来奠,岸峻稀停棹。神容渍老苔,坏壁通残照。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人生中苦于远行,多数时候是悲伤地登高远望。更何况怀念三闾大夫,他的遗迹实在值得凭吊。他正直地走出章华台,才华横溢却被逐到边疆。冤屈的声音在夜晚的江面上回荡,忧愁的色彩笼罩着烟雾缭绕的山峦。断裂的碑石被荒草掩埋,古老的树木在荒废的庙宇中低吟。祠堂很少有人来祭奠,岸边高峻很少有船只停靠。神像上长满了老苔,破败的墙壁透出残阳的余晖。旧时的路径失去了朱红色的大门,空旷的庭院中升起了寒冷的烟火。虽然遗迹显得孤寂,但清廉的名声永远光辉。谁能再次振兴这些贤人的事迹,不让过往的人嘲笑。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创作于寇准游历建平(今湖北秭归)时,凭吊屈原的遗迹,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时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寇准在游历建平时,看到屈原的故里和庙宇荒凉,感慨屈原的遭遇和自己的时代,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时世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时世的忧虑。诗中,“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苦闷和对时世的悲哀。接着,诗人通过对屈原遗迹的描绘,如“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展现了屈原的悲惨遭遇和庙宇的荒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最后,诗人呼吁“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表达了对振兴贤人事迹的期望,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清廉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时世的忧虑,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清廉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闾”是指谁?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断碑没败莎”中的“败莎”是指什么? A. 破败的庙宇 B. 荒草 C. 断裂的碑石 D. 古老的树木
诗中“旌贤谁再兴”表达了什么? A. 对屈原的怀念 B. 对振兴贤人事迹的期望 C. 对时世的忧虑 D. 对远行的苦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