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27
上袯与下襫,青蓑苦能织。
晓披春雨来,晚晒阳坡侧。
蔽身常自足,冲湿曾为得。
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
这首诗描写了农人身上的衣物和他们在春雨中的生活场景。上身的袯袢和下身的襫裙,都是用青色的蓑衣制作的,虽然制作辛苦,但却能抵御春雨的侵袭。清晨的时候,披上这件衣服,迎接春天的雨水;傍晚时分,又在阳光下将其晒干。虽然身处自然之中,但我总觉得足够温暖,雨水冲击也不觉得寒冷。任凭野风吹拂,这衣服已经能抵挡住寒冷,仿佛与荒野的蓬草一样。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庐陵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农田生活的深刻理解而闻名,是宋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农田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了农民在春天的日常劳作以及对自然的感受。梅尧臣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春雨中的一日生活,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提到上袯与下襫,青蓑的织造,暗示了农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应对。接着,诗人描写了晨昏的变化,早晨的春雨和傍晚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农民在不同气候下的生活状态。
诗中“蔽身常自足,冲湿曾为得”,表达了农人虽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能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自足,这种心态反映了对生活简单而深刻的理解。最后一句“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农人已能与自然的严寒抗衡,显示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农田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普通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力量和安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农人对自然的适应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上袯和下襫分别指什么?
A. 鞋子和帽子
B. 上衣和下衣
C. 斗笠和围裙
D. 手套和围巾
诗人如何描述春雨的到来?
A. 突然倾盆
B. 晓披春雨来
C. 细雨绵绵
D. 春风拂面
诗中“已敌寒蓬色”的意思是?
A. 与寒冷无关
B. 能抵御寒冷
C. 感觉寒冷
D. 不在意寒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八 袯襫》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在表现自然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农人的生活与情感,而杜甫则更注重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但表现的侧重点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