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28
邃隐堂
作者: 梅尧臣
大梁车马地,尘土飞百尺。
贤愚走其间,朝幕不见迹。
北望天波门,垣垣宗室宅。
宗室令不孙,爱书轻玉帛。
华宇何深沈,但闻列图籍。
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额。
体胖生粹和,安在处岩石。
古来为善乐,岂以歌钟适。
这首诗描绘的是大梁城的热闹与喧嚣,车马如织,尘土飞扬,贤人和愚者在其中穿行,早晨的幕布下却看不到任何痕迹。北望天波门,看到的是宗室的宅邸。宗室的后代不再繁衍,书籍的价值被轻视,珍贵的玉帛也显得不值一提。华丽的屋宇何其深邃,只听得书籍的声音。曲折的房间中有优雅的女子,却只是空自打扮。丰腴的身材生得和谐安适,却安放在什么岩石之上?自古以来,乐于行善,难道只是为了那歌声和钟声的愉悦吗?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竹斋,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但也伴随着繁华背后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梅尧臣通过对大梁城热闹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
梅尧臣的《邃隐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梁城的繁华与背后的思考。诗的开篇以“车马地,尘土飞百尺”描绘出一个热闹的场景,车马如潮,尘土飞扬,生动地传达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接着,诗人引入“贤愚走其间”,通过对比引出人们在这一繁华中走动,却“朝幕不见迹”,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虚无与迷茫。
随后,诗人将视线转向北望天波门,描绘宗室的宅邸,似乎在反思权力与财富的得失。宗室后代的“令不孙”,反映出对贵族衰落的感慨,接着又提到书籍的轻视,显示出知识与文化的贬值。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华宇何深沈”及“曲房有窈窕”引发对生活的深思,优雅的女子与丰腴的身材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
整首诗在热闹与静谧之间游走,表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最终在“古来为善乐,岂以歌钟适”中升华,质疑了人们追求表面享乐的意义,呼唤回归内心的善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大梁城的繁华为背景,反思当时社会的浮华与内心的空虚,探讨人们对生活与价值的追求,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善乐,而非追逐表面的享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梁”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诗中提到的“贤愚”是指什么?
A. 智者与愚者
B. 富人和穷人
C. 男性和女性
D. 诗人和读者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财富
B. 追求内心的善乐
C. 追求权力
D. 追求名声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