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於》

时间: 2025-04-27 03:02:50

诗句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於学,兹言聊以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2:50

原文展示: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於学,兹言聊以补。

白话文翻译:

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你说的是楚地的方言。
后来你又和吴地的客人来,这时你们的口音都变得像齐鲁的人了。
于是我明白了,长时间的相处是有益的,像薰和莸这种草本植物可以一起举起。
更应该在学识上富有,所以这几句话就算是我的补充。

注释:

  • 楚人语:指楚地的方言。
  • 吴客:指来自吴地的人。
  • 齐鲁:指齐国和鲁国,代表北方的文化。
  • 薰莸:薰是香草,莸是臭草。这里比喻不同的人在一起久了,便会有亲近之感。
  • 富於学:指在学问上要更加充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50-1100),字圣俞,号药庵,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常被誉为“梅派”诗人的代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两位僧人相见时,表达了对交流与学习的重视,借用方言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强调了长期相处对于心灵和学问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叙述初见时的方言差异和随后的相处过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的渐进性。诗的开头通过对“楚人语”的提及,强调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而后引入“吴客”,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南北方言的差异。

“音俱变齐鲁”一句,展示了人在交往中逐渐融入对方的语言环境,生动地描绘了交际中语言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理解的加深。随后“薰莸可同举”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情的复杂性,虽然有些人如香草般令人愉悦,有些则如臭草般令人避之不及,但长久的相处能让两者都成为一体,这一哲理更是引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展现了梅尧臣心中对知识、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开篇自述,强调初见时的生疏和方言隔阂。
  •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时间的推移与交流的增进使得语言趋同,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通过比喻指出,长时间的相处使得不同的人也能相互影响和理解。
  • 更当富於学,兹言聊以补:诗人强调学识的重要性,意在鼓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薰莸”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交往的复杂性。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的融合和学习的必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知识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人:象征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 吴客:代表南方文化的优雅。
  • 薰莸:象征不同个体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用“薰莸”比喻什么? A. 友情
    B. 学识
    C. 文化
    D. 交际

  3. “音俱变齐鲁”意指什么? A. 语言的变迁
    B. 文化的交流
    C. 情感的融通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白居易在对待友情和人际交往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对相聚的珍惜,体现了同样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 春日汎舟南湖因遍游近港坐间书客所携四扇 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 游俞氏庵次叔祖韵 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 淳熙巳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宝位镃获厕廷绅辄成驩喜口号十首 其六 园中杂书四首 其四 寻梅三首 秋风 次韵京口叔祖见寄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销的词语有哪些 论功封赏 政长 眼不见,心不烦 包字头的字 彑字旁的字 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转軐 张王赵李 不了了之 虫字旁的字 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各取所长 翻风滚雨 食字旁的字 工奇 繁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