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3:20
筑地作盐池,池光朝滟滟。
不闻烟火声,天地自烹鍊。
微风从南来,雪花积璀璨。
上以充君疱,下以供征缮。
余波及闾阎,古制良甚善。
不知自何年,招集来商贩。
骄奢拟王侯,奴隶视州县。
计口派食盐,锱铢入奇算。
百钱不盈盎,况乃泥居半。
哀哀墟里人,味不充藜苋。
荷锸者谁子,搰搰泥没骭。
盐成不敢收,指挥听垄断。
两间有美利,本为生民便。
安知兼并徒,奇货思独擅。
造物忌满盈,朝廷树纲宪。
不见囹圄中,囚首发覆面。
君子贵知足,小人戒无厌。
寄语谢持筹,前车勿再践。
这首诗描绘了盐池的景象,开头提到筑地形成的盐池,清晨阳光照射下,池水波光粼粼。这里静谧无声,天地仿佛在自我烹炼。南风轻轻吹来,雪花般的盐花在池面上积聚。盐池的上部分供给君主的食盐,下部分则供给征用的需要。盐池的余波波及到乡里,古老的制度非常美好。谁也不知从何时起,商人们汇聚而来,趾高气扬地自视不凡,甚至像王侯般骄奢,而普通人却像奴隶般被边缘化。按照口粮配给食盐,计算得非常细致,百钱都不足以装满一盎司,更何况泥土居住的地方。乡村的人们悲哀地发现,连简单的藜苋菜都吃不饱。谁在荷锸工作,泥土没过小腿。盐的生产不敢收取,全听从垄断者的指挥。虽然盐池的存在本是为了民众的便利,却不知被兼并后,稀有的货物被独占。造物主忌讳过于丰盈,朝廷设立了法度规章。看不到囚犯在监狱中,头被遮盖面目全非。君子应当懂得知足,小人则要警惕贪婪。寄语谢持筹,前车之鉴不可再犯。
作者介绍:戴宽,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内容多关注民生与社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盐业垄断与商贩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困境的同情。
《盐池》是一首关注民生、批判社会不公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盐池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盐池的宁静美丽,似乎为后文的沉重对比铺垫了基调。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转向盐的生产与分配,揭示了盐业的垄断和商贩的贪婪,使得原本应为民众所用的资源,变成了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在对比商贩的奢华与乡民的困苦中,诗人发出了对社会不平等的质疑,展现了对“君子贵知足,小人戒无厌”的深刻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的寄语,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关切和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盐池的宁静与商贩的贪婪,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呼吁人们珍惜资源,提倡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盐池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A. 供给商贩
B. 供给君主与征用
C. 供给自然界
诗中提到的“骄奢拟王侯”是指谁?
A. 君主
B. 商贩
C. 农民
“君子贵知足,小人戒无厌”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
A. 贪婪无止境
B. 知足常乐
C.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