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0:24
长淮晚望
作者: 王卿月 〔宋代〕
目断长淮渺莽中,
孤城突兀倚层空。
寒砧几许递秋信,
渔笛一声横晚风。
龙吐晴云岚气白,
鸦翻落日水天红。
扁舟今夜宿何许,
赤壁断矶芦苇丛。
在遥望长淮的尽头,茫茫的景色中,孤独的城池高耸入云。寒冷的砧声传来,仿佛在传递秋天的消息,一声渔舟的笛声在晚风中飘荡。龙吐出晴空的白云,乌鸦在落日的余晖中翻飞,水天一色,红光映照。今夜的小船将停在哪里呢?是在那赤壁的断崖与芦苇丛中吗?
作者介绍:王卿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身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对人的影响。
《长淮晚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淮的壮丽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目断长淮渺莽中”,给人以辽阔无垠的感觉,仿佛诗人在高处俯瞰,产生了一种孤独的情绪。接着“孤城突兀倚层空”,孤城的描写更加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人间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诗中“寒砧几许递秋信”,通过寒砧的声音传递出秋天的信号,营造了一个萧瑟的环境,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人文情怀,渔笛声与晚风的交织,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渔村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后面的“龙吐晴云岚气白,鸦翻落日水天红”,则通过色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最后的“扁舟今夜宿何许”,留给读者一种思考的空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归属的感慨,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迷茫与寻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寒砧几许递秋信”中的“寒砧”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赤壁”有什么历史背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