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长淮晚望》

时间: 2025-04-27 05:00:24

诗句

目断长淮渺莽中,孤城突兀倚层空。

寒砧几许递秋信,渔笛一声横晚风。

龙吐晴云岚气白,鸦翻落日水天红。

扁舟今夜宿何许,赤壁断矶芦苇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0:24

原文展示

长淮晚望
作者: 王卿月 〔宋代〕

目断长淮渺莽中,
孤城突兀倚层空。
寒砧几许递秋信,
渔笛一声横晚风。
龙吐晴云岚气白,
鸦翻落日水天红。
扁舟今夜宿何许,
赤壁断矶芦苇丛。

白话文翻译

在遥望长淮的尽头,茫茫的景色中,孤独的城池高耸入云。寒冷的砧声传来,仿佛在传递秋天的消息,一声渔舟的笛声在晚风中飘荡。龙吐出晴空的白云,乌鸦在落日的余晖中翻飞,水天一色,红光映照。今夜的小船将停在哪里呢?是在那赤壁的断崖与芦苇丛中吗?

注释

  • 长淮:指长江的淮河部分,象征远方与辽阔。
  • 突兀:高耸的样子,形容孤城的巍峨。
  • 寒砧:指寒冷的敲打声,砧是指木工用的砧板,传递秋天的氛围。
  • 渔笛:渔民用的笛子,传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
  • 龙吐晴云:比喻天上清澈的白云,如龙的吐息。
  • 鸦翻:乌鸦在空中飞翔,形象生动。
  • 赤壁: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之地,具有历史文化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卿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身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对人的影响。

诗歌鉴赏

《长淮晚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淮的壮丽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目断长淮渺莽中”,给人以辽阔无垠的感觉,仿佛诗人在高处俯瞰,产生了一种孤独的情绪。接着“孤城突兀倚层空”,孤城的描写更加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人间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诗中“寒砧几许递秋信”,通过寒砧的声音传递出秋天的信号,营造了一个萧瑟的环境,令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人文情怀,渔笛声与晚风的交织,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宁静的渔村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后面的“龙吐晴云岚气白,鸦翻落日水天红”,则通过色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最后的“扁舟今夜宿何许”,留给读者一种思考的空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目断长淮渺莽中:诗人站在高处眺望,长江淮河的尽头在茫茫的景色中显得无比渺小。
    • 孤城突兀倚层空:孤城高耸,似乎在与天空对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寒砧几许递秋信:砧声传来,象征秋天的来临,传达出一种伤感。
    • 渔笛一声横晚风:渔舟的笛声在晚风中悠扬,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龙吐晴云岚气白:形象地描绘了白云在空中飘动的景象。
    • 鸦翻落日水天红:乌鸦在落日的光辉中飞翔,展现出美丽的晚霞。
    • 扁舟今夜宿何许: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给人以思考。
    • 赤壁断矶芦苇丛:用赤壁这一历史典故,连接了自然与历史的深厚底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吐晴云”,将自然现象与龙的形象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景物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都体现了对仗的工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归属的感慨,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迷茫与寻求。

意象分析

  • 长淮:象征辽阔与遥远,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 孤城:孤独与渺小,反映人的处境。
  • 寒砧:传递秋的萧瑟,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渔笛: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景象,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赤壁: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增加了诗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淮河
    • D) 太湖
  2. “寒砧几许递秋信”中的“寒砧”是指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木工用的砧板
    • C) 渔民的工具
    • D) 秋天的景象
  3. 诗中提到的“赤壁”有什么历史背景?

    • A) 赤壁之战
    • B) 三国演义
    • C) 唐朝诗人
    • D) 南宋时期

答案

  1. B) 长江
  2. B) 木工用的砧板
  3. A) 赤壁之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更注重于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上更为激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简明导读》
  • 《唐宋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永遇乐 雁门关 永遇乐·养水养精 永遇乐·学道修心 永遇乐·个个修行 永遇乐·才过元宵 永遇乐·柏颂才过 永遇乐·北大同学招饮市楼,用稼轩韵 永遇乐 钱慕霖宗泽逝后翌年,诉心请谱一词念之 永遇乐 桂林与郭松年话旧游览 永遇乐 戏说茅台高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焜焜 女字旁的字 推贤下士 咭啈 临危不顾 名著 衣字旁的字 璧友 开疆展土 士字旁的字 卖俏倚门 足字旁的字 宇宙火箭 云迷雾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