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06
吴宫词二首
作者:杜牧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烬花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遣君王醉,满城嚬翠蛾。
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
鹤鸣山苦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边秋蓼红。
当年国门外,谁信伍员忠。
越国的军队驱赶着华丽的丝绸,越女在歌唱着吴国的歌曲。
宫殿中的余烬和花声已经少了,台阶上荒草丛生,野鹿的踪迹多了。
茱萸花在清晨的露水中垂下,荷花在秋波中凋落。
不要让君王沉醉于此,满城内都显得愁眉苦脸。
香径绕过吴宫,千帆在落日的余辉中归来。
山中传来鹤鸣声,雨下得很苦,水中鱼跃起,风起得很大。
城墙边绿草如茵,池塘边秋蓼开得鲜红。
当年国门之外,谁会相信伍员的忠诚呢?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其诗风清新俊逸,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景,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吴宫词》写于杜牧晚年,正值他对历史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越国与吴国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当时政治的动荡和对忠诚的质疑。
《吴宫词二首》通过描绘越国与吴国的历史纠葛,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借用越女的歌声与吴宫的凋零,表现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开篇的“越兵驱绮罗”揭示了战争对美好生活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宫烬花声少”则描绘了宫廷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运用了茱萸、菡萏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后半部分则通过“香径绕吴宫”与“千帆落照中”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思索。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心中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流露出对忠诚的质疑。最后一句“谁信伍员忠”更是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忠诚与背叛的思考,增强了整首诗的深度与广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当下困境的反思,质疑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牧的《吴宫词》主要描写了哪两个国家的历史关系?
A. 齐国与楚国
B. 越国与吴国
C. 汉国与唐国
D. 宋国与元国
诗中提到的“伍员”是谁的名字?
A. 吴国的忠臣
B. 越国的将领
C. 汉朝的皇帝
D. 唐朝的诗人
“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繁华与热闹
B. 宁静与反思
C. 悲伤与绝望
D. 忧愁与愤怒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